蓬莱之山东海水,滔滔东奔吾不知其几千万里。
长江大河一线来,安问洞庭与彭蠡。
嘘噏百川天轮浮,鼍为城廓蜃为楼。
东溟老龙几千岁,垂髯化作珊瑚钩。
惊涛拍天无畔岸,雷奔鬼逝神灵眩。
䨹昱绝电妖雾呈,珠宫贝阙谁能辨。
安期羡门安在哉,感今思昔但悲哀。
瑶池已骋八骏去,铁箠空驱万石来。
吁嗟往事皆已矣,安得海波不扬尘不起。
岛彝才贡越裳来,免劳神武行边鄙。
蓬莱之山东海水,滔滔东奔吾不知其几千万里。
长江大河一线来,安问洞庭与彭蠡。
嘘噏百川天轮浮,鼍为城廓蜃为楼。
东溟老龙几千岁,垂髯化作珊瑚钩。
惊涛拍天无畔岸,雷奔鬼逝神灵眩。
䨹昱绝电妖雾呈,珠宫贝阙谁能辨。
安期羡门安在哉,感今思昔但悲哀。
瑶池已骋八骏去,铁箠空驱万石来。
吁嗟往事皆已矣,安得海波不扬尘不起。
岛彝才贡越裳来,免劳神武行边鄙。
此诗《登高丘望远海》由明代诗人萧与成所作,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洋景象,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篇以“蓬莱之山东海水”起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海洋世界,海水滔滔东流,仿佛连接着遥远的天际。接着,“长江大河一线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长江与大河的汇流,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诗人巧妙地运用“安问洞庭与彭蠡”一句,不仅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嘘噏百川天轮浮,鼍为城廓蜃为楼”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海面上的奇观,仿佛天轮浮于百川之上,鼍龙成为城池的构建者,而蜃则化为楼阁,展现出一种超乎想象的奇幻景象。
“东溟老龙几千岁,垂髯化作珊瑚钩”则将目光聚焦于海洋深处的老龙,其垂下的长须化为珊瑚的形状,既神秘又美丽,赋予了海洋生命以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惊涛拍天无畔岸,雷奔鬼逝神灵眩”描绘了海浪的汹涌澎湃,雷声轰鸣,仿佛连鬼神都为之震撼,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与恐怖。
“䨹昱绝电妖雾呈,珠宫贝阙谁能辨”则通过闪电、妖雾等元素,进一步渲染了海洋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珠宫贝阙的比喻,更是将海底的美景描绘得如梦似幻。
“安期羡门安在哉,感今思昔但悲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引人深思。
最后,“瑶池已骋八骏去,铁箠空驱万石来”以瑶池和八骏的典故,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而“铁箠空驱万石来”则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海洋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之一。
以我有限景,逐彼无涯知。
失足践畏途,投身试危机。
舟车日奔覆,定无丘与夷。
万古践此辙,嗟我与谁归。
仲仁古静者,怀璧照褐衣。
名途尝一戏,回首羞前非。
心如得坎水,不受狂风吹。
功名忧不免,当复定所之。
请观本无作,今复止者谁。
筑堂市门侧,著书园不窥。
蓬藋深一丈,图书周四围。
时有好事人,载酒问所疑。
攫金奋敏手,倚市誇妍姿。
回光时自照,何者非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