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有空山著此翁,不然高论与谁同。
百年会尽玄尚白,一气不停春又红。
诗卷每随烟水外,鸟声多在夕阳中。
年丰已卜晴人日,亦是平生?亩忠。
赖有空山著此翁,不然高论与谁同。
百年会尽玄尚白,一气不停春又红。
诗卷每随烟水外,鸟声多在夕阳中。
年丰已卜晴人日,亦是平生?亩忠。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首句“赖有空山著此翁”,设定了一个隐逸的意境,诗人在这片宁静的山林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寄托。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向往。
接着,“不然高论与谁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他不愿意参与那些高谈阔论,只愿在这片山林中,与大自然为伴。随后的“百年会尽玄尚白,一气不停春又红”,则是在时间和生命流转中的感慨,尽管岁月匆匆,但大自然的生机依旧旺盛。
“诗卷每随烟水外”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游走,每到一处,便随手书写诗篇,以此来记录下这份难得的情感。紧接着,“鸟声多在夕阳中”则是对这份宁静的进一步渲染,诗人的心灵在晚霞与鸟鸣之间获得了平和。
最后两句“年丰已卜晴人日,亦是平生?亩忠”,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珍视和感激。在这里,“年丰”指的是年岁渐长,而“已卜晴人日”则是说诗人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人间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满足。末了的问号“亦是平生?亩忠”,更像是一种自我对话,反思自己一生的追求是否真正达到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春光、鸟鸣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招提徐步已身轻,礼忏僧忙不出迎。
侧殿挂灯窥塑像,小廊流水爱经声。
心安久矣空尘想,梦异当年记宿生。
目送绕门山更好,肯閒何处不堪行。
露漏沈沈,洞房灯悄,鹊翻庭树。
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
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
向此时感旧,非关宋玉,悲秋情绪。追念章台路。
共缓辔芳尘,妒花惹絮。旧游梦寐,总付相思新句。
想风流还在匆匆,暗惊鬓底霜几缕。
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