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琐窗寒.怀旧寄林七膳部》
《琐窗寒.怀旧寄林七膳部》全文
宋 / 张辑   形式: 词  词牌: 琐窗寒

露漏沈沈,洞房灯悄,鹊翻庭树。

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

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

向此时感旧,非关宋玉,悲秋情绪。追念章台路。

共缓辔芳尘,妒花惹絮。旧游梦寐,总付相思新句。

想风流还在匆匆,暗惊鬓底霜几缕。

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

(0)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辑的作品,名为《琐窗寒·怀旧寄林七膳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露漏沈沈,洞房灯悄”描绘了一幅深夜静谧的画面,露珠滴落,室内灯光微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氛围。紧接着,“鹊翻庭树”则是对这宁静之中突如其来的生动瞬间的捕捉,表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观察。

“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更深化了这种寂寞与清冷。夜晚的气温犹如流水般清凉,诗人以此形容夜的凉意,同时也隐含着对某个人的思念,这个人或许正在月下倚靠着玉箫(一种古代乐器),但具体在何处,却又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澹指的是天空中的淡淡云彩,纵横形容星辰分布不规则;“疏星断河”则是说稀疏的星光似乎在夜空中切割出一条河流的轮廓。黄叶飞舞,如同雨点般落下,是秋天特有的景象。

“向此时感旧,非关宋玉,悲秋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这种感觉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宋玉,而是普遍的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悲凉。这里的“悲秋”不仅仅指对秋天的感慨,更是一种生离死别、时光易逝的深沉情绪。

“追念章台路”则是诗人对某个地方或某段经历的怀念,章台路可能是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地方,或是有着重要记忆的地方。紧接着,“共缓辔芳尘,妒花惹絮”表现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慢慢行走在这条充满美好回忆的道路上,同时也对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感到依依不舍。

“旧游梦寐,总付相思新句”表达了诗人将往昔的游历和现在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将这些情感凝聚成新的诗句。这里的“旧游”指的是过去的经历,“梦寐”则是对那些经历的回忆,如同做梦一般。

最后,“想风流还在匆匆,暗惊鬓底霜几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迅速流逝的感慨。风流指的是时代的变迁和文艺的雅致,而“匆匆”则形容时间的急遽。同时,诗人也暗惊于头发中已经悄然间杂入几缕白霜,这是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象征。

“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则是在描绘一个早晨的景象。诗人倚靠在高而陡峭的栏杆旁,看着大雁排列成行飞向远方,而太阳渐渐升起,天色变得清新,这种景象又唤起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氛围、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相思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抒发与自我安慰。

作者介绍

张辑
朝代:宋   字:宗瑞   号:矛东仙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张辑(生卒年不详)字宗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张辑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自序云:“矛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矛居鄱,不应舍近求远,为更多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又能节文,号矛东仙,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有词作《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等。 
猜你喜欢

满庭芳.葵花

山茗开笼,江鲥穿柳,好事都入熏风。

昼长人静,蝴蝶梦魂中。

枝上残花犹落,闲情看,葵萼成丛。

春归去,朱明节近,吹锦到帘栊。阴浓。

莺语处,开同芍药,烂若芙蓉。

且追陪杖履,谈笑从容。

拨取床头斗酒,拼一醉,亭上称翁。

还堪羡,江郎有笔,挥洒尽如龙。

(0)

咏新竹

娟娟阶下竹,新绿渐氛氲。

石影生寒气,沙光滴露纹。

芝兰聊可品,桃李自难群。

不待风霜日,苍然见此君。

(0)

潜窥林鸿与张红桥狎作二首·其二云鬓

香鬟三尺绾芙蓉,翠耸巫山雨后峰。

斜倚玉床春色去,鸦翎蝉翼半蓬松。

(0)

拨闷

雨暗春城十万家,强支髹几到栖鸦。

峭风欲阁游人屐,吹尽墙头柰子花。

(0)

河铭

洋洋河水,赴宗于海。经自中州,龙图所在。

昔周诸侯,会于孟津。鱼入王舟,乃往尅殷。

大汉承绪,怀附遐邻。邦事来济,各贡厥珍。

(0)

海东青

万里飞来渡海西,灵禽玉爪不沾泥。

㩳身欲抉群鹅队,展翅能追天马蹄。

万里纵横嫌地窄,千层冲突觉天低。

何须更结鸾凰友,应与云鹏力量齐。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