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垣东畔至公堂,十五年前战艺场。
饱食大官无补报,两科来此校文章。
省垣东畔至公堂,十五年前战艺场。
饱食大官无补报,两科来此校文章。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会试院中的场景与情感。首句“省垣东畔至公堂”,点明地点为省城东侧的公正考场,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十五年前战艺场”一句,通过时间的跨度,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饱食大官无补报”一句,表达了对那些享受高官厚禄却无所作为的官员的批评,暗含对公平与正义的呼唤。最后,“两科来此校文章”则点明了会试的目的——选拔人才,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精髓。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科举考试的盛况,也蕴含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欧阳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融合,使得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人文关怀。
娟娟霜月上梅枝,正是明醪执酒时。
为有辟寒香玉在,不能酩酊过三卮。
分湖野阔。看一舸渔灯,败芦吹雪。
网外潮生,不用千丝萦结,水田香稻低烟穟。
听声声、草根泥滑。仄行初缚,纵横未许,满筐飞沫。
正玉露、凋伤万叶。爱篱菊溪枫,残霞明灭。
检点行厨,眼沸茶铛如活。
木兰载酒江南去,擘霜橙、暮砧时节。
那回风味,踏歌人醉,一身凉月。
向蒲帆、吟残一卷,夕阳肯放西去。
乌衣当日风流甚,翡翠笔床矜许。歌白纻。
有秋水、閒情更唱梨庄暮。输他缕缕。
是嚼蕊吹香,梅边酒醒,人在绣帘语。
碧桃下,门掩烟波别墅。小楼常对红雨。
分曹隔坐屏山底,非雪非花新句。渔笛谱。
试付与、尊前髣髴蘋洲住。青山无数。
认纸上霞飞,江间墨渍,两两伴愁处。
翠影疏凉,似深杯含露,野塘低袅。
倦马都嘶,催人半程风帽。
都愁好梦回来,便尽向、山篱开了。秋晓。
趁萝烟乍收,螀啼未老。灵鹊小窗报。
觇柔丝不上,却双双飞绕。
浅白更青,残月恁时留照。
思他帐底冰绸,问曲屏、试花还好。谁拗。
负晨妆、采芳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