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青林好卜居,布帆空载一船书。
理文有象惭吞凤,避债无台敢食鱼。
贫骨岂容仙药换,牢愁难借妙言除。
临邛四壁今如此,谁更同时赋子虚。
何处青林好卜居,布帆空载一船书。
理文有象惭吞凤,避债无台敢食鱼。
贫骨岂容仙药换,牢愁难借妙言除。
临邛四壁今如此,谁更同时赋子虚。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感怀杂咏(其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以及自身的困境与无奈。首句“何处青林好卜居”描绘了诗人寻找一个宁静的隐居之地的愿望,暗示他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次句“布帆空载一船书”则寓含了诗人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的感慨,以“一船书”象征丰富的学识。
“理文有象惭吞凤”表明诗人自视甚高,才华出众,但感到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认可,如同凤凰被吞没。“避债无台敢食鱼”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经济困境,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别提追求更好的生活。
“贫骨岂容仙药换”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即使有仙药也无法改变现状。“牢愁难借妙言除”则揭示了内心的忧虑和苦闷,即使是再巧妙的语言也无法消除内心的困扰。
最后两句“临邛四壁今如此,谁更同时赋子虚”,诗人以汉代司马相如在临邛贫贱时的典故自比,感叹如今处境堪比当年,同时发出疑问,是否还有人能像他那样在困厄中写出传世之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遭遇,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深深感慨,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
山中欲雨雷势怒,暝色合云失岩树。
北风始送凉丝来,倒井须臾檐溜注。
迩来午热殊苦烦,涤炎添爽欣清喧。
荞麦未刈菜在圃,兼资树艺利晚田。
我昨登山向南望,低田潦水犹滉漾。
伫待涸出播秋牟,游兴未抵心惆怅。
呜呼何时雨旸远近时若慊吾心,少雨即止毋为霖。
盘山向我如无语,我到盘山必有诗。
旧岁登临最高处,白石绿字镌清词。
今来游歌宿两日,高处风寒姑不必。
倚窗逸兴已遄飞,又寄新题邻旧律。
今今昔昔往复还,阿谁心閒果是閒。
诗成掷笔大笑道,让尔千秋占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