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鸡唱酒初醒,桂影横阶月满庭。
门外砧敲秋露冷,堂前烛吐夜烟青。
林含爽气生灵籁,山接长河见落星。
宦海茫茫无定所,自怜踪迹类飘萍。
五更鸡唱酒初醒,桂影横阶月满庭。
门外砧敲秋露冷,堂前烛吐夜烟青。
林含爽气生灵籁,山接长河见落星。
宦海茫茫无定所,自怜踪迹类飘萍。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蚤起》描绘了一幅清晨起床后所见的宁静而清冷的画面。首句“五更鸡唱酒初醒”,通过五更时分的鸡鸣声和诗人因饮酒而刚刚醒来,暗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或寂寥。接下来,“桂影横阶月满庭”写出了月光洒满庭院,桂花树影婆娑的静谧景象。
“门外砧敲秋露冷”进一步渲染了秋意,门外传来的捣衣声伴随着寒露,透露出一丝凄凉。而“堂前烛吐夜烟青”则描绘了室内烛火微弱,青烟袅袅,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深夜寂静的感触。
“林含爽气生灵籁,山接长河见落星”两句,将视线转向室外,树林在清爽的空气中发出自然的声音,远处的山峦与长河相连,映照着即将消逝的星辰,展现出壮丽的秋夜景色。
最后,“宦海茫茫无定所,自怜踪迹类飘萍”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定、漂泊无依的感慨。他将自己的生活比作随风飘荡的浮萍,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自我怜悯之情。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积雪初开霁,微阳欲动时。
美人倚芳树,佳讯到南枝。
月冷琼瑶佩,春含冰玉姿。
山中寻旧隐,雪后见丰仪。
又是经年别,如何会面迟。
轻清天所赋,贞白我能持。
品出群英上,名甘处士卑。
仙盟如可结,商梦不须期。
岩野孤踪在,风霜两鬓垂。
中心常自洁,真味少相知。
落落烟尘外,飘飘云水涯。
感怀时晚对,托兴咏周诗。
世人遗子孙,孰不曰田地。
尺累并寸积,朝营复夕计。
曾不一再传,歘然皆弃置。
何如此一心,操存即本是。
方寸地虽少,充拓何有际。
传诸子孙子,耕之有余利。
若人达斯理,名堂寓深意。
恶小不枉为,义小罔敢弃。
五福萃厥躬,一乡称善士。
愿言慎始终,余庆被来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