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日益远,载籍亦多门。
汉儒事训诂,字义舛且繁。
考亭得真秘,辞达意已传。
跹跹场屋士,战讼争纷纭。
遗言已糟粕,况复扬其尘。
设科重经术,此弊尚虚文。
谁能斡元化,吹醨使其醇。
知君学古者,肯效诸生颦。
虽居文艺场,实究道义根。
斯人舍我去,吾道竟谁论。
圣贤日益远,载籍亦多门。
汉儒事训诂,字义舛且繁。
考亭得真秘,辞达意已传。
跹跹场屋士,战讼争纷纭。
遗言已糟粕,况复扬其尘。
设科重经术,此弊尚虚文。
谁能斡元化,吹醨使其醇。
知君学古者,肯效诸生颦。
虽居文艺场,实究道义根。
斯人舍我去,吾道竟谁论。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送李士常(其四)》。诗中探讨了儒家学问传承与教育的问题,以及学者在学术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首句“圣贤日益远,载籍亦多门”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圣贤的智慧逐渐远离,而书籍的种类也变得繁多复杂。接着,“汉儒事训诂,字义舛且繁”指出汉代儒学学者专注于文字解释,导致字义混淆和繁琐。
“考亭得真秘,辞达意已传”提到宋代的理学家们找到了真正的学问精髓,并通过清晰的表达将思想传递给后世。然而,“跹跹场屋士,战讼争纷纭”描绘了当时学者在科举考试中的竞争激烈,以及他们对古代遗言的误解和滥用。
“遗言已糟粕,况复扬其尘”强调了古代智慧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扭曲或遗忘,更不用说进一步传播了。接下来,“设科重经术,此弊尚虚文”批评了教育体系过于重视形式化的经术学习,而忽视了实质性的道德教育。
“谁能斡元化,吹醨使其醇”表达了对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人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像吹散浊酒使之变醇一样,净化社会风气。最后,“知君学古者,肯效诸生颦”表明诗人知道李士常是一位追求古学的学者,期待他能以正直的态度影响他人。
“虽居文艺场,实究道义根”点明李士常虽然身处学术界,但他的内心追求的是道德与真理的根本。“斯人舍我去,吾道竟谁论”表达了对李士常离开后的担忧,担心没有他的引领,自己的理想和道义将无人讨论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李东阳对当时教育和学术界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正学者品质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