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士常·其四》
《送李士常·其四》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古风

圣贤日益远,载籍亦多门。

汉儒事训诂,字义舛且繁。

考亭得真秘,辞达意已传。

跹跹场屋士,战讼争纷纭。

遗言已糟粕,况复扬其尘。

设科重经术,此弊尚虚文。

谁能斡元化,吹醨使其醇。

知君学古者,肯效诸生颦。

虽居文艺场,实究道义根。

斯人舍我去,吾道竟谁论。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送李士常(其四)》。诗中探讨了儒家学问传承与教育的问题,以及学者在学术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首句“圣贤日益远,载籍亦多门”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圣贤的智慧逐渐远离,而书籍的种类也变得繁多复杂。接着,“汉儒事训诂,字义舛且繁”指出汉代儒学学者专注于文字解释,导致字义混淆和繁琐。

“考亭得真秘,辞达意已传”提到宋代的理学家们找到了真正的学问精髓,并通过清晰的表达将思想传递给后世。然而,“跹跹场屋士,战讼争纷纭”描绘了当时学者在科举考试中的竞争激烈,以及他们对古代遗言的误解和滥用。

“遗言已糟粕,况复扬其尘”强调了古代智慧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扭曲或遗忘,更不用说进一步传播了。接下来,“设科重经术,此弊尚虚文”批评了教育体系过于重视形式化的经术学习,而忽视了实质性的道德教育。

“谁能斡元化,吹醨使其醇”表达了对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人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像吹散浊酒使之变醇一样,净化社会风气。最后,“知君学古者,肯效诸生颦”表明诗人知道李士常是一位追求古学的学者,期待他能以正直的态度影响他人。

“虽居文艺场,实究道义根”点明李士常虽然身处学术界,但他的内心追求的是道德与真理的根本。“斯人舍我去,吾道竟谁论”表达了对李士常离开后的担忧,担心没有他的引领,自己的理想和道义将无人讨论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李东阳对当时教育和学术界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正学者品质的期待。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题天坛

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

顶藏青玉髓,腰隐紫金芝。

月挂虚皇殿,云封太乙池。

洞天人迹少,鹤宿万年枝。

(0)

行桐柏山

际海礼冰碧,穿云来玉清。

千山盘鸟道,十里入猿声。

草木飘香异,云霞引步轻。

谁言鳌顶上,此处是蓬瀛。

(0)

辽左雪中登楼

岁杪崇朝雪,天涯绝塞城。

冻云连海色,枯木助风声。

怀古情无已,登楼赋未成。

梅花南国思,笛里暮愁生。

(0)

寻鸟窠迹

为访名僧迹,言寻小曲阿。

松林春日静,石径晚云多。

道法传驯鹊,禅机显化螺。

空潭山色印,谁与证谁摩?

(0)

偶题

微风和暖日鲜明,草色迷人向渭城。

越客卷帘閒不语,楚娥攀树独含情。

红垂果蒂樱珠重,黄点花须粉蝶轻。

自是青楼无近信,莫将心事问卿卿。

(0)

乙酉岁瀛东别业杂兴集古九首·其二

不妨游子芰荷衣,散发行歌自采薇。

洞里幽花莫相笑,此心非是爱轻肥。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