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访名僧迹,言寻小曲阿。
松林春日静,石径晚云多。
道法传驯鹊,禅机显化螺。
空潭山色印,谁与证谁摩?
为访名僧迹,言寻小曲阿。
松林春日静,石径晚云多。
道法传驯鹊,禅机显化螺。
空潭山色印,谁与证谁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名僧遗迹的过程,充满了宁静与禅意。首联“为访名僧迹,言寻小曲阿”开篇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名僧行踪的追寻,以及在幽静小径上的探索。颔联“松林春日静,石径晚云多”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春日的松林与傍晚的云彩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诗意。
颈联“道法传驯鹊,禅机显化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道法与禅机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驯鹊与化螺成为传递智慧的象征,暗示着佛法的深邃与广泛。尾联“空潭山色印,谁与证谁摩?”以空潭与山色的映照,引人思考,仿佛在问世间万物与心灵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它不仅是一次对名僧遗迹的寻访,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自然与哲学的交汇处,寻找自我与宇宙的和谐共存之道。
结庐分得雁山云,屿上梅花是四邻。
水月一天芗世界,冰霜千古玉精神。
短檠夜雨西窗梦,长铗秋风北塞尘。
我亦烟波纶钓侣,与君同作岁寒人。
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
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
柳林行不尽,想见春风时。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
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
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
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
遥闻辟谷仙,阅世河水湄。
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