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天涯感岁寒,梦回清泪欲成团。
人间空想萱枝茂,地下谁怜雁影单。
衣线密缝犹有在,儿孙满眼若为看。
三牲列鼎嗟何及,惭负皇恩似海宽。
游子天涯感岁寒,梦回清泪欲成团。
人间空想萱枝茂,地下谁怜雁影单。
衣线密缝犹有在,儿孙满眼若为看。
三牲列鼎嗟何及,惭负皇恩似海宽。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对故乡和已故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游子天涯感岁寒"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变迁,倍感孤独与凄凉。"梦回清泪欲成团"通过梦境中的泪水,展现出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第二联"人间空想萱枝茂,地下谁怜雁影单"运用象征手法,"萱枝茂"常用来比喻母亲的慈爱,而"雁影单"则寓指自己形单影只,暗示了对母亲的深深哀悼和对家庭团圆的渴望。"衣线密缝犹有在"回忆起母亲亲手缝制衣物的情景,如今物在人亡,更添伤感。
"儿孙满眼若为看"写出了诗人想象子孙们面对母亲遗物时的困惑和无措,反映出他对后辈教育和传承家风的忧虑。尾联"三牲列鼎嗟何及,惭负皇恩似海宽"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报答母亲深恩的自责,以及对朝廷恩惠无法偿还的感慨。
总的来说,顾清的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母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游子对亲情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的无尽感慨。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听淋浪。
记短棹曾经,烟村晚渡,石磴飞梁。
无端故人书尺,便梦中、颠倒我衣裳。
此去钓台多少,小山丛桂秋香。青苍秀色未渠央。
台榭半消亡。拟招隐羊裘,寻盟鸥社,投老渔乡。
何时扁舟到手,有一襟、风月待平章。
输与浮丘仙伯,九皋声外苍茫。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南山北济,算难尽、十二全齐风物。
平地华峰天一柱,鹊倚岩岩青壁。
金线横波,真珠出水,趵突喷寒雪。
无穷潇洒,品题宜有才杰。
遥忆工部来时,谪仙游处,兴自云间发。
翠琰高名千古在,不逐兵尘磨灭。
细嚼遗篇,高歌雅句,风动萧萧发。
英灵何许,画船独醉明月。
东阳老子,问天公、乞得两番六十。
初度孟陬春未到,却算去年丙戌。
火树银花,先开三夜,照耀维摩室。
祇园树下,争看无量寿佛。
人道双岘峰头,乾坤清气,钟此弥天释。
挂锡丛林三十载,玉检芝泥犹湿。
岭上白云,尽堪怡悦,恐被风吹出。
法身强健,摩挲时问铜狄。
定何人、鞭蛟笞蜃,尽驱山石填海。
海波坌涌三千丈,蓬峤落翻鳌背。天昼晦。
似睢水、扬沙汉楚三军溃。东皇翠盖。
遣海若摇旌,冯夷击鼓,彷佛一时会。
初发处,练白海门如带。须臾雪岭天界。
朝生暮落何时了,几度越成吴坏。君莫怪。
这莫有、至人呼吸乾坤外。白鸥自在。
待日落潮平,游人归尽,飞过富阳濑。
买陂塘旋栽杨柳,年来于此承务。
凉台燠馆吾何有,聊芘一时风雨。洲映渚。
向一片烟波,鼎峙嵯峨屿。盘空硬语。
挽三峡词源,千军笔阵,不尽乐闲趣。
当年志,为国微躯曾许。青云仍际干吕。
从知弱步难胜重,梦断九天胪句。时饮醑。
趁四序栽花,缀作园池谱。长歌吊古。
怅安得良田,茫茫万顷,种玉辟玄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