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尺沈埋久,得之铭篆深。
指磨露正色,扣击吐哀音。
玉尺沈埋久,得之铭篆深。
指磨露正色,扣击吐哀音。
这首诗是刘叉在唐朝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前辈文学家——刘先生诗作的喜悦与赞美。诗中的“玉尺沈埋久”比喻诗人长时间未能领略到刘先生的诗歌之美妙,直至有一天终于得以品鉴其中的深邃意境,故有“得之铭篆深”。这里的“玉尺”象征着高洁无暇的艺术标准,“沉埋久”则表明诗人对于这份美好曾经长时间未能领略。
接下来的“指磨露正色,扣击吐哀音”形容的是诗人在细读刘先生诗作时的情景。“指磨露”意指用手指轻轻摩挲书卷上的墨迹,试图从中感受每一个字、每一句的韵味,而“正色”则是说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至于“扣击吐哀音”,则形容诗人在读诗时,不自觉地发出赞叹的声音,表达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刘先生诗作的细致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前辈文学成就的尊崇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们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和个人情感的深厚体验。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
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
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
远近作人天,王城指日边。
宰君迎说法,童子伴随缘。
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
今宵松月下,开阁想安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