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边使》
《送边使》全文
唐 / 郑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

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

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biān使shǐ
táng / zhèngcháo

guānzhòngbiānshàngróng
shuǐfāngwèibiéshāchǎngyòudōng

shǔdiāohuípèixuěméiqiánfēng
hàn使shǐduōchánglìngyuǎnguócóng

翻译
穿越了多少重关河,边疆的景色映入眼帘。
在灞水边刚作别,战场又迎来寒冬。
曙光中雕鸟环绕着大旗回旋,夜晚的雪花掩盖了前方山峰。
汉使拥有深远的计谋,必须让远方的国家顺从。
注释
关河:河流和山脉,指边防要道。
边色:边境的景色。
离容:离别的面容或景象。
灞水:古代长安附近的河流,常用于送别之地。
沙场:战场。
入冬:进入冬季。
曙雕:清晨的猛禽,如雕鸟。
大旆:大旗。
夕雪:傍晚的雪。
前峰:前方的山峰。
汉使:汉朝的使者,这里可能象征强大的外交力量。
长策:长远的策略。
远国:远方的国家。
从:顺从,听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使即将启程前往边疆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远行者安全到达目的地的祝愿。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 这两句诗设置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怀,通过反复的山川关隘和边塞的荒凉景象,展现了送别者的不舍之情。

"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 灞水作为别离的地标,再次强调了告别的氛围,同时“沙场又入冬”则增加了一种时间紧迫和环境恶劣的情景,为送别增添了一份担忧。

"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这两句诗通过对日出日落以及雪花覆盖山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萧瑟和行者将面临的艰难环境。

"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 最后两句则转向实际的外交任务和对汉使的期望,表达了对汉使能够完成使命、顺利返回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既表现了作者送别之情,又不失为边塞生活及远行者所面临困难的一种写实。

作者介绍

郑巢
朝代:唐

郑巢,[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祥,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间,举进士。姚合为杭州刺史,巢献诗游其门馆。合颇奖重,凡登览燕集,巢常在侧。后不仕而终。巢著有诗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猜你喜欢

忆江南·其六

江南好,芳意散林园。

夜月红梨香径曲,秋风白藕浪花圆。人倚木兰船。

(0)

莺啼序.自题清溪旧隐图

翛然考盘在涧,乍泉开石脉。

看溪上、万木阴沉,老松檠盖千尺。

问谁与先生,徒九峰而面当楼,觌紫岩深秋,冷云屏翠瑶席。

有橘千头,有蕙百亩,有桑榆绕宅。

想高卧、万壑云涛,露花时洒巾舄。

倒清汉、芙蓉出水挂疏影,藤萝盘石。

古之人,非隐非仙,寤歌岑寂。

清川如此,往事都非,剩岭头月白。

论出处、不夷不惠,道是膺滂,道是龚黄,更陶彭泽。

投簪禁闼,题襟山墅,青苹风起荷衣脆,沧桑改、只旧溪空碧。

人生快意,须教对酒看山,座中尽是闲客。

叉鱼别浦,饭鹤修廊,正主人岸帻。

隐隐逗西林钟梵,响溜岩扉,篁影参差,粉香狼籍。

梁鸿去矣,赁春何处,环湖明月三万倾,付丹青、曹霸传今昔。

何时真个归来,蓑笠苍茫,自横渔笛。

(0)

课儿联·其八九四

白板苔如绣;红栏柳有丝。

(0)

课儿联·其六五四

画松有忠气;写梅见刚肠。

(0)

课儿联·其六三一

琴理都深妙;诗情在有无。

(0)

课儿联·其一一三

永怀君国事;敢负士民心。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