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入东堂百步馀,虚堂犹记旧来居。
窗纱掩映琼签轴,尽是当时读遍书。
徐入东堂百步馀,虚堂犹记旧来居。
窗纱掩映琼签轴,尽是当时读遍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步入东堂后的一段梦境之旅,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怀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梦境中静谧而充满书香的环境。
“徐入东堂百步馀”,诗人缓缓步入东堂,仅行百步之遥,便已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氛围。这里的“徐”字,不仅描绘了行走的速度,更体现了进入这一空间时的从容与期待。“虚堂犹记旧来居”,虚堂,即空旷的厅堂,此处以“虚”字形容,既突出了空间的宽敞,也暗示了这里曾有人居住,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诗人仿佛在说,这个空旷的厅堂依然记得它曾经的主人,那份记忆如同时间的印记,难以抹去。
接下来,“窗纱掩映琼签轴,尽是当时读遍书。”这两句诗将画面推向高潮。窗纱轻掩,光影斑驳,映照着墙上挂着的琼签轴——那是珍贵的书籍。这些书籍见证了往日的阅读时光,每一页都承载着知识与智慧。诗人通过“尽是当时读遍书”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中勤奋学习、沉浸在书海中的美好回忆的怀念。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书香与淡淡的哀愁,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回忆与怀旧气息的梦境世界,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一同回味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
两篇藻思敌青春,开拨尘昏向此身。
道旧悠悠言易感,论心炯炯谊还亲。
光阴似毂何难转,事物如环且谩循。
白雪调高知寡和,强歌徒愧郢中人。
巢由高风不可及,后世家邦皆子袭。
东周不竞诸侯强,中原未许干戈戢。
修盟歃血血未乾,稷草离离战鬼泣。
阖庐释楚夫概奔,公子纠杀桓公入。
兄弟之间宁固多,旦正衣冠暮成执。
前规旧辙不远人,呜呼季子其肯立。
吴民犹有德吴心,庙貌相望在封邑。
怀古令人忆惨悽,日落疏林风习习。
佛舍静不喧,求心知有趣。
谁言幽人迹,寂寥为善住。
太师说法地,何为号安素。
安得此粗言,令人起惊悟。
既不起灭定,宜已堕诸数。
不说福德多,冥冥知正度。
念复□饶益,能仁起兹护。
独示医王功,岂为有生故。
伊音究法乐,清言对芳树。
何日敝庐归,过汝穷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