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题广教安素堂》
《留题广教安素堂》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佛舍静不喧,求心知有趣。

谁言幽人迹,寂寥为善住。

太师说法地,何为号安素。

安得此粗言,令人起惊悟。

既不起灭定,宜已堕诸数。

不说福德多,冥冥知正度。

念复□饶益,能仁起兹护。

独示医王功,岂为有生故。

伊音究法乐,清言对芳树。

何日敝庐归,过汝穷朝暮。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留题广教安素堂》。沈辽以深邃的哲思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佛舍的宁静与求知的乐趣,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首句“佛舍静不喧”,开篇即点明了佛舍的宁静氛围,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引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接着,“求心知有趣”表达了寻求内心真谛的乐趣,暗示了探索精神世界的愉悦感。

“谁言幽人迹,寂寥为善住。”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佛舍的清净与修行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在寂静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重要性。

“太师说法地,何为号安素。”这里提到的“太师”可能是指高僧或说法者,通过这一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佛法传承与智慧传播的敬仰之情。

“安得此粗言,令人起惊悟。”诗人希望自己的言语能够触及人心,引发深刻的思考与觉醒,体现了其对启迪众生智慧的渴望。

“既不起灭定,宜已堕诸数。”这两句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心态与境界,指出不应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或追求虚无的状态,而应保持灵活与开放的心态。

“不说福德多,冥冥知正度。”诗人强调了修行的内在价值,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正直与觉悟,而非外在的功德积累。

“念复□饶益,能仁起兹护。”这里使用了“□”符号,可能是笔误或缺失的部分,但整体表达的是对慈悲与保护的重视,强调了修行者对众生的关怀与守护。

“独示医王功,岂为有生故。”诗人将修行比作医王之功,旨在治愈心灵的病痛,指出这种行为并非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出于对众生福祉的深切关怀。

“伊音究法乐,清言对芳树。”这两句描绘了佛法的美妙与清雅,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修行的意境之美。

最后,“何日敝庐归,过汝穷朝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这片宁静之地,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厚理解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智慧追求的重视。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送太傅丞相出师平徐方

南征诸将久无功,丞相亲劳出总戎。

虎士严兵屯玉帐,龙庭大宴赐彤弓。

万年社稷收长算,百战旌旗得胜风。

幕府如云尽才彦,荆徐指日捷书同。

(0)

秋怀

山人底事缚微官,来对阑干首蓿盘。

匣印少开经雨涩,箧衣多敝入秋寒。

劳生沙漠随征毂,入梦江湖有钓竿。

歌罢中庭待明发,起看星汉正漫漫。

(0)

海楼为宛丘秋藏用题

不著阑干百尺高,难容此客卧云涛。

深连厚地三千轴,迥压神仙十五鳌。

日影夜生浮画栋,珠光秋孕射霜袍。

醉来白眼看馀子,未许元龙气独豪。

(0)

送道存师游方

故人去作远游僧,千里关河付脚縢。

坏衲秋缝慈母线,空山夜别祖师灯。

王城乞食应持钵,岳寺栖禅暂挂藤。

何日诸方参叩遍,一庵归老白云层。

(0)

上京大雨骤寒饮周从道所

莫年已卜田园去,岂意犹歌行路难。

且复酒杯同旅次,不堪人事总忧端。

山林茅屋三生远,风雨毡裘六月寒。

吾友有家应此住,老夫何地挂吾冠。

(0)

岁晚苦寒偶成四章录似北山·其三

鼠劣翻书册,猫驯伴坐毡。

吟怀欣雪夜,疾目畏风天。

惟酒能消日,无方可引年。

我诗犹偈子,一问北山禅。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