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道士侄归池阳》
《送道士侄归池阳》全文
唐 / 韩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银角桃枝杖,东门赠别初。

幽州寻马客,灞岸送驴车。

野饭秋山静,行衣落照馀。

燕南群从少,此去意何如。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dàoshìzhíguīchíyáng
táng / hánhóng

yínjiǎotáozhīzhàngdōngménzèngbiéchū
yōuzhōuxúnànsòngchē

fànqiūshānjìngxíngluòzhào
yànnánqúncóngshǎo

注释
银角桃枝杖:用银角装饰的桃木手杖。
东门:古代城市的主要出入口。
赠别:送别他人。
幽州:古地名,今北京一带。
马客:骑马的旅人。
灞岸:长安城外的河流岸边,有送别的传统地点。
驴车:古代常见的交通工具。
野饭:野外简餐。
落照:夕阳。
燕南:指燕地南部,即现在的河北、河南一带。
群从:家族或朋友群体。
意何如:心情如何,内心感受。
翻译
拿着银角桃枝制成的手杖,我们在东门初次告别。
我将要去幽州寻找马客,而在灞河岸边目送驴车离去。
在秋日寂静的山野间,我享用着简单的饭菜,夕阳余晖洒在行装上。
在燕南,亲朋好友稀少,这次离别后的心情难以言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准备离开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刻画。"银角桃枝杖",这里的“桃枝”可能是指道士手持的桃木剑或桃枝拐杖,这是道教中的常见法器,用以驱邪避恶,而非普通意义上的桃树枝条。“东门赠别初”,则表明这是在城东门送别,时间是在清晨之际。

"幽州寻马客"一句,通过“幽州”这个地名,营造出一种遥远、边塞的气氛,而“寻马客”暗示了一种急迫和不安的情绪,这位道士可能是被迫离开或者心中有所不舍。"灞岸送驴车"则具体描述了送别的场景,"灞岸"为地名,即送行之处,而“驴车”象征着一种简单而又缓慢的离去方式。

"野饭秋山静"一句,通过“野饭”表达了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道士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行衣落照馀”则描绘出道士行走时衣袂在阳光下的影子,是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情景。

"燕南群从少",这里的“燕南”可能是指某个地方,而“群从少”则表达了一种人生旅途上的孤独和稀少。最后一句“此去意何如”,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现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个既有离别之苦,又有自在超然之美的意境。

作者介绍
韩翃

韩翃
朝代:唐   字:君平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生辰:754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猜你喜欢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

繁云兼家思,弥望连济北。

日暮微雨中,州城带秋色。

萧条主人静,落叶飞不息。

乡梦寒更频,虫声夜相逼。

二贤纵横器,久滞徒劳职。

笑语和风骚,雍容事文墨。

吾兄即时彦,前路良未测。

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

此心欲引托,谁为生羽翼。

且复顿归鞍,杯中雪胸臆。

(0)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

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

伫立白沙曲,相思沧海边。

浮云自来去,此意谁能传。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时复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0)

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徵君故居

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

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

泉源通石径,涧户掩尘容。

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

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

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

(0)

无锡东郭送友人游越

客路风霜晓,郊原春兴馀。

平芜不可望,游子去何如。

烟水乘湖阔,云山适越初。

旧都怀作赋,古穴觅藏书。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江湖无限意,非独为樵渔。

(0)

湘中纪行十首.斑竹岩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

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0)

过鄡三湖上书斋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

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

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

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