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中纪行十首.斑竹岩》
《湘中纪行十首.斑竹岩》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

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0)
翻译
苍梧在哪里,那里有大片的斑竹林。
竹子上点点滴滴的痕迹仿佛残留的眼泪,每根枝条都寄托着我的心意。
寒冷的山间回声容易充满,秋天的水面倒影特别深远。
我想要寻找砍柴人的小径,却被浓密的竹林遮掩,难以寻觅。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愁和深情的诗篇。开头两句“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描绘出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观,似乎是在问苍茫大地上的某个地方,而那里的斑竹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片森林。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于远方故土的追问和思念。

第三、四句“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仿佛在每一朵斑竹上都留下了自己的泪水,每一枝都承载着他的心愿。这是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无法言说的哀愁。

接下来的两句“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则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一步描绘了这片斑竹林的氛围。山谷中的回音似乎随处可闻,而秋天的水流投射出的阴影却显得格外深长。这两句增添了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意境。

最后两句“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则透露了诗人的困惑和无奈之情。诗人想要找到樵夫的足迹,以此作为自己归家的线索,但却因为迷雾缭绕而难以辨识。这不仅是对路径的探寻,更是对心路的探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它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无法言说的乡愁。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颜鲁公

人之生也直,不直匪君子。

一从平原归,立朝更奇伟。

挺挺尽孤忠,蹇蹇陈正义。

初年忤元载,晚节遇卢杞。

不为时宰容,乃作天子使。

正言明顺逆,凶俦知敬畏。

未几变异生,卒堕奸邪计。

罗浮寄远音,流传涉疑似。

英烈天启之,万世凛生气。

(0)

春山

青山四时好,春至尤盛丽。

润泽散冲融,华滋出枯悴。

云根鳞甲动,风柯羽旄曳。

群芳间点染,一碧互经纬。

组绣列障陈,缋画崇屏倚。

嵬昂如帝尊,黼黻俨衣被。

我老得馀暇,时来领胜事。

穿云度舟楫,披雾纵屐履。

涓泉幽响生,鸣鸟繁声脆。

天然成妙奏,人籁恶可拟。

息游返靖庐,纷华以静对。

独坐勘古书,冥观参物理。

光景犹驹驰,色象亦蝉蜕。

至人善观山,夫岂悦浮靡。

懿此静秀姿,万古挹清致。

(0)

和戚秋涧遗诗·其一

登金步玉信无缘,二十年来喜服田。

肯羡鸣春为候鸟,自甘饮露作寒蝉。

嗜閒倦举吟风笔,叹老贫无钓月船。

但得有钱供客醉,绝胜名字挂凌烟。

(0)

代饯行·其二

下车人已诵廉平,三载松江著令名。

敏则有功无滞事,惠而为政及疲氓。

班班可纪郡曹美,去去先驰台掾声。

腾实蜚英闻北阙,伫看紫诏趣亨程。

(0)

杂兴四首·其三

采药归来竹径凉,满身草露湿衣香。

怕惊幽鸟穿林去,不扫松花卧石床。

(0)

钿带长中腔

钿带长。簇真香。似风前拆麝囊。

嫩紫轻红,间斗异芳。风流富贵,自觉兰蕙荒。

独占蕊珠春光。绣结流苏密致,魂梦悠扬。

气融液散满洞房。朝寒料峭,殢娇不易当。

著意要待韩郎。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