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
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
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愁和深情的诗篇。开头两句“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描绘出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观,似乎是在问苍茫大地上的某个地方,而那里的斑竹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片森林。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于远方故土的追问和思念。
第三、四句“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仿佛在每一朵斑竹上都留下了自己的泪水,每一枝都承载着他的心愿。这是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无法言说的哀愁。
接下来的两句“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则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一步描绘了这片斑竹林的氛围。山谷中的回音似乎随处可闻,而秋天的水流投射出的阴影却显得格外深长。这两句增添了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意境。
最后两句“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则透露了诗人的困惑和无奈之情。诗人想要找到樵夫的足迹,以此作为自己归家的线索,但却因为迷雾缭绕而难以辨识。这不仅是对路径的探寻,更是对心路的探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它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无法言说的乡愁。
人之生也直,不直匪君子。
一从平原归,立朝更奇伟。
挺挺尽孤忠,蹇蹇陈正义。
初年忤元载,晚节遇卢杞。
不为时宰容,乃作天子使。
正言明顺逆,凶俦知敬畏。
未几变异生,卒堕奸邪计。
罗浮寄远音,流传涉疑似。
英烈天启之,万世凛生气。
青山四时好,春至尤盛丽。
润泽散冲融,华滋出枯悴。
云根鳞甲动,风柯羽旄曳。
群芳间点染,一碧互经纬。
组绣列障陈,缋画崇屏倚。
嵬昂如帝尊,黼黻俨衣被。
我老得馀暇,时来领胜事。
穿云度舟楫,披雾纵屐履。
涓泉幽响生,鸣鸟繁声脆。
天然成妙奏,人籁恶可拟。
息游返靖庐,纷华以静对。
独坐勘古书,冥观参物理。
光景犹驹驰,色象亦蝉蜕。
至人善观山,夫岂悦浮靡。
懿此静秀姿,万古挹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