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老子乌江别,留鹤先生龙洞回。
此地天留吾友到,中秋月与老夫陪。
神游一路逍遥国,诗在千峰紫翠堆。
如此风光如此辈,百年何苦不三杯。
南川老子乌江别,留鹤先生龙洞回。
此地天留吾友到,中秋月与老夫陪。
神游一路逍遥国,诗在千峰紫翠堆。
如此风光如此辈,百年何苦不三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独特的旅行体验,充满了自然美景和诗意的氛围。诗人庄昶以“南川老子乌江别,留鹤先生龙洞回”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将自己置于一个超凡脱俗的旅程之中。接着,“此地天留吾友到,中秋月与老夫陪”两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
“神游一路逍遥国,诗在千峰紫翠堆”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自由与诗意,仿佛诗人的心灵在山水之间自由翱翔,而每一座山峰都蕴藏着未尽的诗篇。最后,“如此风光如此辈,百年何苦不三杯”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态度,认为即便是在百年的光阴里,也不应错过享受美酒与自然之乐的机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东坡才富大厦耽,钱塘通守遵江南。
豪词强韵寄磊落,醉酹江月对影三。
我乘阳气行时令,吴趋越若巡农蚕。
黔黎爱戴任瞻就,何德致此翻怀惭。
金山泊舟憩信宿,头陁岩畔窥澄潭。
放舟焦山符胜赏,长歌快诵心先酣。
兴来走笔步其韵,何殊唤起髯翁谈。
底须楼观壮浮玉,但爱松竹笼虚龛。
江山本色乃在此,静寄饱厌山泉甘。
从来远游志士志,岂辞多取贪夫贪。
馀杭此去读奇作,缀辞拙速吾犹堪。
江风五两送征棹,青云回望封禅庵。
双鬓萧萧矣!问千年、古人满眼,疏狂谁似?
火色鸢肩空自负,一个布衣而已。
算造物、生才多事。
云气压头风雨恶,拥琴书、歌哭空山里。
泪化作、一江水。
少年旧梦无心理,再休提、龙标画壁,羊车过市。
李志曹蜍生气绝,若辈安能相士。
只当作、挥金荡子。
哀乐伤人真不值,剩此身、要为苍生死。
愁万斛,且收起。
种花不种菊,物玩志不持。
学诗不学陶,虽工亦奚为。
隐者丘壑情,幽芳冰雪姿。
陶翁昔爱菊,此兴固其宜。
章君本宦达,敛迹东江湄。
林居绝众卉,爱此黄葳蕤。
居与花为邻,行以画自随。
飘摇比风外,啸咏南山诗。
南山何崔嵬,下有荆棘枝。
棘多损我花,路远劳我思。
何当薙荒秽,永兴尘埃辞。
兹愿必终遂,坐待秋风时。
高堂递晴阴,炎熇气呼阚。
燔同洪炉然,溽入厚地黯。
繁星夜方摇,淫雨昼仍滥。
炎光石成燋,暝色山带黡。
羲轮燄赫赫,雷毂声轞轞。
龟拆行在田,涛翻坐平槛。
占风想乾鹊,吠日惊蜀㺌。彼浴空羡凫,吾冠不如?。
甘泉冷将濯,恶木繁可斩。
惔心甘独劳,炙手竟谁犯。
周扇怀仁风,陶窗仰清范。
虽无簿书烦,颇觉餐食减。
颦为穷儿愁,怒作壮士喊。
亦有岁寒交,绨袍义思范。
岂无雪夜访,杯酒情意湛。
天时手中环,世事波上舰。
晚寻东篱菊,秋种南山豏。
思君正执热,有袂不可掺。
灏气入沧洲,高人物外流。
竞称寿斝日,恰遇凯歌秋。
家世闻王谢,儿孙诵鲁邹。
梁鸿仪并美,薛凤数全侔。
婿择俱良玉,宾来共倚楼。
门前堪驷马,垄上谢诸侯。
指使神多逸,经尝虑自周。
始知泉石赏,真胜市朝游。
愿足馀皆赘,名忘百不忧。
清飙侵帻爽,新月向杯浮。
结社谁先后,当筵几唱酬。
吾宗托交重,裁句助长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