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秋色梦中偏,二子乘舟下广川。
食客未应常在赵,酒人谁复并游燕。
心知老骥元千里,目送归鸿自一天。
已分蓬高能兴尽,垆头春酒却堪怜。
蓟门秋色梦中偏,二子乘舟下广川。
食客未应常在赵,酒人谁复并游燕。
心知老骥元千里,目送归鸿自一天。
已分蓬高能兴尽,垆头春酒却堪怜。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答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联“蓟门秋色梦中偏,二子乘舟下广川”,以秋天的蓟门景色入梦,与友人一同乘舟前往广川,营造出一种离别后的相思氛围。次联“食客未应常在赵,酒人谁复并游燕”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自己独处时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相聚时光的怀念。颈联“心知老骥元千里,目送归鸿自一天”,通过“老骥”和“归鸿”的意象,寓意着虽然岁月不饶人,但心中仍怀有远大的志向和对未来的期待。尾联“已分蓬高能兴尽,垆头春酒却堪怜”,表达了即使在漂泊中也能找到乐趣,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却难以忘怀,尤其是想起与友人共饮的温馨场景,更添几分哀愁。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月琴三柱四条水,圆魄移来混俗耳。
自古从今清且奇,五音一弄惊神鬼。
勾挑指下何纤细,傍观侧听心先醉。
胡茄十八笑思归,悲风切切摇朱翠。
凤游云里情荡飏,不无萧洒真高尚。
寒暄聚散得馨香,奚为丝竹兼歌唱。
慢锁朱弦急如雨,疑似春莺相共语。
莫惮辞劳用意弹,堪对鸾吟与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