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公平楚狱,福宜及后嗣。
岂真三书生,而能古葬地。
郡公平楚狱,福宜及后嗣。
岂真三书生,而能古葬地。
这首清代张晋的《读<后汉书>作小乐府三十八章(其十七)三书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对《后汉书》中记载的事件进行解读,表达了对公正执法和身后福泽的感慨。诗中的“郡公平楚狱”赞扬了郡守公正处理案件的能力,认为这样的德行将给子孙带来长远的福祉。“岂真三书生,而能古葬地”则暗示了即使是普通的读书人,也能因为公正的行为而被历史铭记,仿佛他们的美德如同古代贤人的葬地一般,虽地处平凡,却蕴含深远意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寓言式的表达,揭示了公正与德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