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只失去母亲的小乌鸦,日夜悲啼,不忍离弃故林。小鸟的哀音感人心弦,每当夜半听到它的啼叫,听者都会感到心头湿润。这不仅仅是因为小鸟的声音中似乎带着诉说之意,更重要的是,它未尽的哺声反映了它对母亲深沉的思念。
诗人通过这只小乌鸦的情感深度,表达了一种自然界中普遍而深刻的母子情感。即便是那些看似冷漠无情的小动物,对于它们的亲生母亲同样怀有浓烈的情感。这也让人们不禁思考人类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和人伦关系。
最后,诗人提到历史上有一个叫吴起的人,他对待自己母亲的态度极其冷酷,以至于在母亲去世时也不曾哀伤。这种行为与小乌鸦的情感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现出自然界中生命的真挚情感和人类社会中道德标准的复杂性。
诗人以此表达对慈母之爱的赞美,以及对那些不仁不义者的批评。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蕴深长,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反映出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伦关怀和自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