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宝月漾空明,东去疑从不夜城。
风送潮头回别浦,水兼凉气弄新晴。
鹊填银汉桥初就,雁布瑶空阵乍成。
一棹中流双击楫,隔江时度紫箫声。
团圆宝月漾空明,东去疑从不夜城。
风送潮头回别浦,水兼凉气弄新晴。
鹊填银汉桥初就,雁布瑶空阵乍成。
一棹中流双击楫,隔江时度紫箫声。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十四日晚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首句“团圆宝月漾空明”以明亮的圆月象征团圆和宁静,月光洒满水面,犹如玉盘映照,营造出清冷而祥和的氛围。次句“东去疑从不夜城”暗示了诗人乘船东行,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不夜城,给人神秘感。
第三句“风送潮头回别浦”,写风轻轻吹过,带动潮水涌动,似乎在引导船只回归岸边的港湾。第四句“水兼凉气弄新晴”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凉,水面微波荡漾,凉意沁人心脾。
第五、六句“鹊填银汉桥初就,雁布瑶空阵乍成”运用了鹊桥相会和鸿雁南飞的意象,寓意着季节更替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句“一棹中流双击楫,隔江时度紫箫声”,诗人独自划船,桨声与远处传来的紫箫声交织,增添了孤寂而悠远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夜泛舟的宁静美,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怀念。
张子三年游赤县,每望西山情恋恋。
故人潘阆忽我过,为说西山景堪羡。
玉泉瀵出山之根,晴雷喧空山若颤。
涧流绕我读书庄,落花游鯈相回旋。
傍涧腴田百亩馀,春蔬秋果栽应遍。
推窗正视诸佛卢,紫翠丛中金碧绚。
先生有意此移居,可以藏修可游衍。
轩冕红尘飞不来,静玩天人穷圣宪。
我闻此语喜无极,便得载书酬夙愿。
高弁长裾三四徒,助我蒐罗亲笔研。
试将越砥砺铅刀,漫把吴丝添袜线。
故写幽怀入草图,买山无资先立券。
图中三子知为谁,我欲挽之为保见。
粉署王郎赞一言,他日来游共清燕。
刘郎不作桃花梦,胸中秀气何澒洞。
公暇时时露一班,腕指所到清风动。
霓裳霞袂不沾尘,玉节翠旂同跨凤。
洞庭野阔天阴阴,湘浦波寒云滃滃。
扁舟载月歌月明,半窗环佩声相送。
个中真趣只自知,苦求形似俱庸众。
大笑前朝李息斋,俗笔刻镂堪覆瓮。
九龙山人真我师,太常清卿应伯仲。
城东解后顾虎头,平生三绝人犹重。
鹅溪袜材白雪光,徂徕松烬玄云冻。
脱袍解带写遗之,一醉酒钱三月俸。
朅来示我索我题,局束诗怀空啽哢。
小窗短烛理枯桐,竹枝谩抚江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