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布层霄,瀌瀌羃远椒。
宁徒称十里,却是遇连朝。
江浙景云近,潇湘画若描。
绵铺宿麦缕,珠缀嫩杨条。
藏处迷山寺,度来封野桥。
衣如装弱毳,帽讶惜丰貂。
乍可因风散,旋看见晛消。
贪程行忽到,还喜不知遥。
霭霭布层霄,瀌瀌羃远椒。
宁徒称十里,却是遇连朝。
江浙景云近,潇湘画若描。
绵铺宿麦缕,珠缀嫩杨条。
藏处迷山寺,度来封野桥。
衣如装弱毳,帽讶惜丰貂。
乍可因风散,旋看见晛消。
贪程行忽到,还喜不知遥。
这首诗描绘了雾气弥漫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雾中景色的变幻与美丽。首句“霭霭布层霄,瀌瀌羃远椒”以“霭霭”、“瀌瀌”形容雾气浓厚,覆盖了天空和远处的山椒,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宁徒称十里,却是遇连朝”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雾气的持续时间之长,仿佛连绵不绝。
“江浙景云近,潇湘画若描”两句,将视线从远处拉回至江南水乡,雾中的江面和远处的山峦如同水墨画般清晰,展现出江南特有的柔美与静谧。接着,“绵铺宿麦缕,珠缀嫩杨条”描绘了雾中麦田与杨柳的景象,麦穗在雾中显得更加柔软,杨柳的嫩枝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藏处迷山寺,度来封野桥”则通过“迷”和“封”这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雾气对山寺和野桥的遮蔽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最后,“衣如装弱毳,帽讶惜丰貂”两句,将视线转向人物,通过“弱毳”和“丰貂”的对比,暗示了雾中行走的艰难与服饰的轻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雾中美景,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结尾“贪程行忽到,还喜不知遥”表达了诗人尽管急于赶路,但对眼前美景的惊喜之情,以及对未知远方的期待与好奇,使得全诗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