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不见山,出山山更好。
披衣五更起,山色入门早。
空翠落琴床,晴光动林表。
自有天地来,万仞青不了。
寄言山中人,古今亦昏晓。
在山不见山,出山山更好。
披衣五更起,山色入门早。
空翠落琴床,晴光动林表。
自有天地来,万仞青不了。
寄言山中人,古今亦昏晓。
这首诗描绘了山色之美与时间流转的哲理。首句“在山不见山”,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山的存在并非直观可见,而是需要心灵去感知。接着,“出山山更好”则暗示了走出山林后,对山的欣赏更加深刻,引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披衣五更起,山色入门早”描绘了诗人清晨即起,迎接山色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空翠落琴床,晴光动林表”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山间清晨的宁静与生机,空中的翠绿仿佛落在琴床上,晴朗的阳光在树林边缘轻轻摇曳,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自有天地来,万仞青不了”进一步深化了对山色的赞美,强调了山的永恒与壮丽,即使万丈高峰也难以完全描绘其美。最后,“寄言山中人,古今亦昏晓”则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山中人的关怀与思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山的美与自然的规律始终不变,蕴含着对生命与宇宙的深沉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
杜甫歌诗吟不足,可怜曹霸丹青曲。
直言弟子韩干马,画马无骨但有肉。
今日披图见笔迹,始知甫也真凡目。
秦王学士居武功,六印名家声价雄。
乃孙屈迹宁百里,好奇学古有祖风。
竹厅斜日弈棋散,延我直入书斋中。
屹然六幅古屏上,歘见胡人牵入天厩之神龙。
麟鬐凤臆真相似,秋竹惨惨披两耳。
轻匀杏蕊糁皮毛,细撚银丝插騣尾。
思量动步应千里,谁见初离渥洼水。
眼前只欠燕雪飞,蹄下如闻朔风起。
朱崖谪掾从亡殁,更有何人鉴奇物。
当时若遇燕昭王,肯把千金买枯骨。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
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