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不寐·其一》
《秋夜不寐·其一》全文
明 / 孙传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劳攘凭将一枕休,却惊长夜转多忧。

微霜鬓里秋先到,大火心头晓尚流。

有我楚臣非独醒,何人天姥与同游。

谩言世事如蕉鹿,好梦怜今无处求。

(0)
鉴赏

这首《秋夜不寐》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首句“劳攘凭将一枕休”,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因事务繁忙而渴望片刻宁静的心境,然而这短暂的休息并未能带来真正的安宁。次句“却惊长夜转多忧”,转折点在于诗人被夜的寂静反衬出更多的忧虑,这种情绪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

接着,“微霜鬓里秋先到”一句,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映射出诗人年华老去的现实,霜白的鬓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秋天的到来预示着时光的无情。而“大火心头晓尚流”则通过星象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持续流转,即使在清晨,心中的忧虑依然如潮水般涌动,无法平息。

“有我楚臣非独醒,何人天姥与同游。”这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虽感孤独,但并不孤单,因为历史上也有如屈原般的志士仁人,他们虽身处逆境,仍坚守理想;同时,诗人也渴望能找到一位知音,共同探索人生的奥秘,体现了他对友情和理解的渴望。

最后,“谩言世事如蕉鹿,好梦怜今无处求。”诗人以“蕉鹿”之喻,讽刺世事变幻无常,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他感叹于自己已难以寻觅到真正能够寄托心灵的好梦,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思,是中国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生动写照。

作者介绍
孙传庭

孙传庭
朝代:明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猜你喜欢

月方上雨忽作

作底浮云合,从何细雨零。

庭中方照影,叶上已传听。

耿耿深翻鹊,飘飘暗堕萤。

倦身抛曲几,高枕对疏棂。

(0)

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其五

日夜霜风急,东西客路昏。

诗方学蛮语,病昔似文园。

俯上辕门谒,愁干节制尊。

顽疏宁自昧,剪拂望深恩。

(0)

下七盘岭

路绝疑无地,山穷复有天。

林园更田亩,鸡犬亦人烟。

江右名疆界,南中势接连。

周书信无外,禹别自何年。

(0)

十九日雨中

帆来鸟去苏州句,落木长江老杜诗。

得意写图那办此,惊人吐句或能之。

长年役役愁肝肾,老态骎骎入鬓髭。

寄谢樵夫与渔子,可怜日用不能知。

(0)

二月初二日二首·其一

去岁不作疟,今年乃病温。

初无一床卧,但有小舟蹲。

未怕黄州鬼,唯忧楚国魂。

明朝强撑拄,摇兀到吴门。

(0)

骤雨记所见

翠筱萧骚入屋寒,欻惊平地起风湍。

驯除饥雀低飞去,弱羽毰毸似畏弹。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