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秋水浅,不用系扁舟。
便是被风飘去,不到海东头。
莫问蓬莱何处,莫问瀛洲何处,适意是真游。
乾坤千万古,遗下这风流。
一竿三尺线,轻飏钓鱼钩。更爱相亲相近水中鸥。
不看溪风山月,即看渚蒲汀草,自识春秋。
沧洲吾道在,江汉日悠悠。
芦花秋水浅,不用系扁舟。
便是被风飘去,不到海东头。
莫问蓬莱何处,莫问瀛洲何处,适意是真游。
乾坤千万古,遗下这风流。
一竿三尺线,轻飏钓鱼钩。更爱相亲相近水中鸥。
不看溪风山月,即看渚蒲汀草,自识春秋。
沧洲吾道在,江汉日悠悠。
这首《钓鱼词》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垂钓图景,充满了淡泊与超然的情怀。
首句“芦花秋水浅”,以芦花与秋水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芦花随风摇曳,秋水则显得深邃而清澈,两者相映成趣,为垂钓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背景。接下来,“不用系扁舟”一句,暗示了垂钓者无需舟楫之劳,只需静静地站立于岸边,便能享受垂钓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自在。
“便是被风飘去,不到海东头”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的力量与方向巧妙地融入其中,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同时,这样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但又不失对现实的满足与平静。
“莫问蓬莱何处,莫问瀛洲何处,适意是真游”三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比追求外在的名利更为重要。蓬莱和瀛洲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超越,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乾坤千万古,遗下这风流”两句,将时间的广阔与历史的悠久与眼前的垂钓场景联系起来,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永恒。风流在这里不仅指垂钓的雅致,更是对生活情趣与精神境界的赞美。
最后,“一竿三尺线,轻飏钓鱼钩。更爱相亲相近水中鸥。不看溪风山月,即看渚蒲汀草,自识春秋”四句,详细描绘了垂钓的过程与细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一竿、三尺线、轻飏的钓鱼钩,以及与水中鸥的和谐相处,都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选择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而非远处的风景,体现了他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欣赏。
“沧洲吾道在,江汉日悠悠”两句,则以“沧洲”(水边或海边的荒凉之地)象征诗人内心追求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江汉的日月悠悠,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内心平静状态的描述。
综上所述,《钓鱼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十八年间,黄公垆下,崔九堂前。
叹人生何似,飘花陌上,妾身难托,卖镜桥边。
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
主人好,但留髡一石,空恼彭宣。不因浩叹明年。
也不为青衫怆四筵。
念故人何在,旧游如梦,清风明月,野草荒田。
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
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
并游英俊,从头数、富贵消磨谁纪。
道眼看来,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
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聊诳残牙齿。
草堂绵蕝,百年栖托于此。
岁晚笔秃无花,探怀中残锦,剪裁馀几。
腰脚顽麻,赐他灵寿杖,也难扶起。
离绝交游,变更名姓,日暮空山里。
老儋复出,不知谁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