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五十三》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五十三》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曾向孤峰驾一航,他家浪道木墀香。

通身是口云藏日,劈脊当心雪上霜。

捏碎函舆仍捻合,单提雷雨与分张。

乌元鹄白明看汝,懒学新秋架鹊梁。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思想家王夫之的《广遣兴五十八首》中的第五十三首。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他想象自己曾经驾舟登临孤峰,那里的环境独特,浪花仿佛散发着木墀(可能是木质阶梯)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通身是口云藏日,劈脊当心雪上霜”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峰比作一个巨大的嘴巴,云朵在其间遮挡阳光,如同吞吐日月;而山脊上的积雪则像霜降一般,增添了冷峻的意象。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出山峰的雄奇和季节的变换。

“捏碎函舆仍捻合,单提雷雨与分张”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描绘,函舆可能是指山峰的形状,诗人说即使将其捏碎又重新组合,也暗示了山峰的稳固和力量。同时,雷雨被单独提起,似乎在展示其在山峰上带来的震撼效果。

最后两句“乌元鹄白明看汝,懒学新秋架鹊梁”,乌元鹄和鹊梁都是鸟类,诗人以它们为喻,表达对山峰独立不群、无需借助外物的赞赏。乌元鹄象征着黑色的坚毅,鹊梁则代表鹊鸟在秋天搭建的桥梁,寓意着繁忙和劳作。诗人表示自己不愿如鹊般忙碌,而是欣赏山峰的静默和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哭墓

拜亲亲不待,事事与心违。

万里有归日,九泉无见时。

愁生新绿绶,泪满旧斑衣。

从此白云断,何当慰所思。

(0)

念昔游四首·其一

昔年游径山,身在九天上。

倚栏少徘徊,八极归一望。

秋容澹如洗,景物呈万状。

松风奏琴筑,烟屿列屏障。

清远啸枯藤,野鹤唳幽旷。

僧僮课梵呗,婉娩如学唱。

解带临西风,洒落无尽藏。

缁流亦可人,邀往坐清旷。

盘飧饤黄独,侑之茅柴酿。

感师有古意,愧我无酒量。

长啸下山来,一路时胆壮。

重作记游篇,付之覆瓿酱。

(0)

晚春

万红千紫已摧残,留得荼蘼一架看。

燕子不知人意懒,飞来帘里诉春寒。

(0)

客星阁·其二

莫题诗句累先生,将谓先生亦钓名。

说与往来台下客,可移一语赠玄英。

(0)

刘仙石·其一

神仙不死石长存,万古千秋表洞门。

人欲求真好修炼,莫徒将杖叩苔痕。

(0)

鹧鸪天.次李举之见寄韵

报答风光思更新。安排好语续阳春。

罗胸玉藻英华别,信手银钩点画匀。

歌妙曲,想光尘。相望尺五叹参辰。

曲终强对红颜笑,欠我高谈惊座人。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