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荻花秋,潇湘夜”,便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萧瑟的秋夜景象,其中“荻花”常与水边环境相连,“潇湘”则是古代对湖南一带的称呼,这里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地域。紧接着,“橘洲佳景如屏画”,则将这种田园生活比作精美的山水画,显示出诗人对于周遭自然环境的赞赏和享受。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几句,继续展现了诗人的夜航生活。这里的“碧烟”是对水面上升起的一层薄雾或轻霭的描写,而“明月”则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柔和之色。小艇在这样的环境中缓缓行驶,投下渔网后的诗人正享受着劳作后的片刻安闲。
而“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在这里,“水为乡”意味着诗人将这片湖泊当成了自己的家园,而“蓬作舍”则是对自己居所的一种质朴而和谐的描绘。至于饮食,诗人也表示了对于简单食物的满足,这里的“鱼羹稻饭”正是田园生活中最为平常却又充满诗意的食物。
末尾,“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人在这里表明,即便是在隐逸的生活中,他也享受着自己的文学爱好(“书满架”),同时对于外界的功名利禄却持一种淡然的态度。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世俗束缚的一种逃避与超越。
日月分两丸,天地非完璞。
夜半古岱宗,浑沌独未凿。
云翻雾卷不可解,滚滚腾腾白如海。
层岩断壑沈欲尽,长松老栝皆安在。
蒿蓬飒然振,髣髴出神鬼。
客子当斯时,莫不股栗心震骇。
须臾日出扶桑东,玲珑万象开秋空。
一峰摇海色,众木号天风。
何处苍蝇之声来细微,乃彼鼍钟霜晓怒吼孤城中。
陟日观,眺云亭,之罘晓色何青青。
金泥玉检应替零,龙游翠葆都杳冥。
丰功盛德遍勒铭,谁能剥苔披藓读且听。
日向曛,客未去。
不见蓬莱之水清浅或可渡,片云飞落苍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