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韶乐奏,鸾凤此来仪。
仙驭杳然去,高台空在兹。
山容如削玉,泉响杂哀丝。
犹似聆馀韵,临风一解颐。
曾闻韶乐奏,鸾凤此来仪。
仙驭杳然去,高台空在兹。
山容如削玉,泉响杂哀丝。
犹似聆馀韵,临风一解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九成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感慨。首句“曾闻韶乐奏,鸾凤此来仪”以古代传说中的韶乐和鸾凤,象征着九成台昔日的辉煌与神圣,引出对往昔荣光的回忆。接下来,“仙驭杳然去,高台空在兹”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高台虽在,但仙人已去,留下的是空旷与寂静。
“山容如削玉,泉响杂哀丝”两句,运用比喻和拟声词,生动地描绘了山峦的秀美和泉水的清脆,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山峰仿佛被雕琢成精美的玉石,而泉水的声音则像是哀怨的丝线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最后,“犹似聆馀韵,临风一解颐”表达了诗人虽然面对的是历史的遗迹,但仍然能从中感受到某种精神的延续,仿佛是在风中倾听历史的余音,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和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浦东钜室多豪奢,浦东编户长咨嗟。
丁男殉俗各出赘,红女不暇亲桑麻。
鹁鸠呼雨楝花紫,大麦饮香胜小米。
一方青布齐裹头,赤脚踏车争卷水。
水低岸高力易歇,反水上田愁漏缺。
谷种看如瓜子金,野鸦不衔田鼠窃。
黄草衣薄风披披,日色照面苍烟姿。
南邻北伴更贫苦,糠籺糜粉随朝齑。
阿㜷送茶相向语,钜室新为州府主。
妻拜夫人婢亦荣,绣幰朱轮照乡土。
羊牛下来鸡欲栖,汪汪泪眼数行啼。
女自身长苦非一,归路白杨斑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