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子南兄参选》
《送子南兄参选》全文
宋 / 李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我李柯条世有人,如兄器业自超伦。

岂容被褐常怀宝,好上烟霄早致身。

天气未佳欲寒食,朝廷有道政青春。

观光勿作迟迟去,桂玉何劳叹楚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nánxiōngcānxuǎn
sòng / hóng

tiáoshìyǒurénxiōngchāolún

róngbèicháng怀huáibǎohǎoshàngyānxiāozǎozhìshēn

tiānwèijiāhánshícháotíngyǒudàozhèngqīngchūn

guānguāngzuòchíchíguìláotànchǔxīn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李柯条:姓氏,诗人的名字。
人:人才。
如:如同。
兄:兄弟。
器业:才能和事业。
自:自身。
超伦:超出常人。
岂:怎能。
容:允许。
被褐:穿着粗布衣。
常怀宝:内心怀有珍贵的东西。
好上:喜好向上。
烟霄:高远的天空,比喻高位。
早致身:尽早投身仕途。
天气:气候。
未佳:不佳,不理想。
欲:将要。
寒食:清明节前一两天,习俗禁火吃冷食。
朝廷:政府。
有道:政治清明。
政青春:政治局面生机勃勃。
观光:游览。
勿:不要。
迟迟:拖延。
去:离开。
桂玉:比喻高官厚禄,珍贵之物。
何劳:何必劳心。
叹:感叹。
楚薪:楚地的柴火,比喻地位低微。
翻译
我李柯条家族中人才辈出,如同兄弟般才德超群。
怎能让身穿粗布之人怀抱珍宝,应尽早追求高位,实现抱负。
时令还未到清明,天气微寒,正值朝廷政治清明时期。
游历名胜不要拖延,何必感叹自己像楚国薪柴般微不足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名为《送子南兄参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送别自己的兄弟或亲友去参加科举考试。全诗表达了对兄弟才能的赞赏和对其美好前程的期许。

"我李柯条世有人,如兄器业自超伦。"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对兄弟才华的高度评价。"李柯"可能是诗人家中的姓氏或族名,而"如兄"则直接指代自己的兄弟。"器业"指的是才能和学问,"超伦"意味着超越常人。

"岂容被褐常怀宝,好上烟霄早致身。"

这里的"岂容"是疑问词,意为难道或怎么可能,表达了对兄弟未来不必担忧的态度。"被褐"指的是平民百姓,而"常怀宝"则暗示兄弟心中有着远大的志向,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好上烟霄早致身"是希望兄弟能早日实现抱负,飞黄腾达。

"天气未佳欲寒食,朝廷有道政青春。"

这两句描绘了即将到来的冬季和对朝廷政策的期待。"天气未佳"说明时间接近寒冷的季节,而"欲寒食"则可能是指兄弟即将面临的考试或是生活上的挑战。"朝廷有道政青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政策的美好期望,希望能够为像兄弟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观光勿作迟迟去,桂玉何劳叹楚薪。"

最后两句是送别之语。"观光"可能指的是对兄弟的鼓励,让他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勿作迟迟去"即不要犹豫不决,要勇往直前。"桂玉何劳叹楚薪"则是祝愿兄弟能像桂树和美玉一样珍贵,不需要辛勤劳作就能得到人们的赞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兄弟才能的称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和祝福。

作者介绍

李洪
朝代:明

猜你喜欢

范氏族谱

水有源兮木有根,根源深固古今存。

源深始信支流远,根固从知柯叶繁。

柯叶繁华沾雨露,支流远大润乾坤。

问渠氏族何由盛,水有源兮木有根。

(0)

土舍王义官哀挽

抚济黎民日已昏,馀光留得照乾坤。

一林风雨寒英气,三岛云烟惨梦魂。

高义堂堂天地久,芳名蔼蔼菊松存。

遗孤永抱终天恨,我亦悲歌洒泪痕。

(0)

奉和都台忧水患诗即次原韵·其二

结发曾期到白头,薄缘何苦早分休。

夫妻不共人间老,儿女空遗客里愁。

一枕香魂兰麝古,半生贤行藻蘋秋。

伤心怕说伤心事,不觉沾襟有泪流。

(0)

东皋清隐

依稀城郭小江洲,深自深来幽自幽。

几曲沧浪花外雨,一方明月径边秋。

褰云锁断红尘梦,香茗搜空绿醑愁。

为问首阳孤竹下,谓谁还得这风流。

(0)

明伦集胜

彝伦明处日星光,光景熙然道义场。

肄雅歌风周礼乐,董醇贾茂汉文章。

宏开讲席来鳣兆,师济青衿列雁行。

蚤晚升堂皆入室,贤才端的胜虞唐。

(0)

麟哀十首·其十

华表千秋一柱高,佳期音断北风号。

思量人世真如梦,那见神仙果伐毛。

百岁姻缘谁不愿,终身家计却空牢。

天长地久来今古,华表千秋一柱高。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