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不求似,意在丹青表。
前朝独数僧匡然,后有方壶可同调。
龙门此日发天机,挥霍霜毫亦神妙。
遥林积水湛清晖,金削芙蓉连翠微,中有白云朝暮飞。
云飞尽逐青山去,山灵笑谢红锦衣。
主人原是幽栖者,乔木苍苍此山下。
我亦沧波淡荡人,醉里閒寻有声画。
水墨不求似,意在丹青表。
前朝独数僧匡然,后有方壶可同调。
龙门此日发天机,挥霍霜毫亦神妙。
遥林积水湛清晖,金削芙蓉连翠微,中有白云朝暮飞。
云飞尽逐青山去,山灵笑谢红锦衣。
主人原是幽栖者,乔木苍苍此山下。
我亦沧波淡荡人,醉里閒寻有声画。
这首明代王恭的《为陈必宗题高漫士山水》描绘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强调水墨画的精髓不在于追求形似,而在于通过笔墨传达画家的情感与意境。他赞扬了僧匡然和方壶的画风,认为龙门画作今日展现出天马行空的创意,挥洒自如的笔触犹如神妙之笔。
画面中,积水映照着远处的树林,清澈而明亮,如同金色的芙蓉花连接着翠绿的山峦,云雾缭绕,朝暮变幻,增添了神秘与动态感。云彩随风飘向青山,山灵似乎对华丽的红锦衣报以微笑,寓意画家超脱世俗的品格。
诗人自比为隐居者,寓居在苍翠的乔木之下,心境如沧海般淡泊。他在醉酒之际,于画中寻找到了有声有色的生活,这幅画仿佛是他的心灵寓言,富有诗意和哲理。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高漫士的山水画作,同时也揭示了画家与自然、心境的交融。
高士爱冬不爱春,落落冬心冷愈醇。
坐笑春风野马尘,自冬发春乃长新。
千山万径踪迹绝,冰瓯清绝见天根。
寒厓之黍抱冻蹲,中有鸿濛木介痕。
百昌不复能氤氲,谁知老子心脾愈净骨愈尊。
是谁滕六谁葛三,造化小儿遣来伴吟魂。
山鬼飒飒噤不语,但见峥嵘鹿角横黄昏。
暗香疏影自怡悦,忽然老雀一声戛然下天门。
力能通乾而流坤,万籁尽泯我独存。
底问北枝为弟南枝昆,冬耶春耶一笑归混敦。
开元天子爱长啸,旦旦宁王来应诏。
晚来花萼渐雕残,醉拥美人为同调。
抱遗老子才笔奇,玉笥诸生远莫几。
颓唐老笔三四行,当年魂魄犹依稀。
我欲更矾好东绢,旁写小臣元鲁县。
微吟一曲于蔿于,唤醒华清春梦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