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荅寄余德甫》
《荅寄余德甫》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当年草奏柏梁台,此日漂零浊酒杯。

伏枕春阴三楚合,拂衣秋色大江回。

含冤夜识双龙气,作赋时推二马才。

极目中原诸子尽,豫章城里一书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寄余德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当年草奏柏梁台,此日漂零浊酒杯。”以对比手法,将昔日的荣耀与今日的落魄形成鲜明对照。诗人曾有过在柏梁台起草奏章的荣耀时刻,如今却只能借酒浇愁,流离失所。这一转变让人感受到世事无常,人生多变。

颔联“伏枕春阴三楚合,拂衣秋色大江回。”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春天的阴云笼罩着三楚大地,象征着内心的忧郁与压抑;秋天的大江回流,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命运的轮回。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含冤夜识双龙气,作赋时推二马才。”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夜晚,他仿佛感受到了双龙之气,暗示着他对正义与力量的渴望;在创作之时,他推崇二马之才,表达了对才华横溢者的敬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尾联“极目中原诸子尽,豫章城里一书来。”表达了诗人对中原地区人才凋零的感叹,以及收到一封来自豫章城的书信所带来的些许慰藉。这封书信或许带来了希望或安慰,但同时也提醒着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仍有人关心与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希望的期待。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题梅竹

云母屏间翡翠翎,水晶帘外玉娉婷。

夜深吹彻玲珑曲,浑似孤山月下听。

(0)

踏车行

低田已无水,高田干欲死。

北风暂歇复南风,田头日日黄尘起。

朝踏车,暮踏车,朝暮踏车休怨嗟。

太岁在酉,觅浆作酒。田家五行,其理或有。

可怜僧道行日中,口诵经呗心忡忡。

青天云黑雨将至,翻然又被风吹去。

惟天聪明,岂不念农。三日甘霖,天下乃丰。

迎神赛社,村鼓冬冬。

此时家家扶醉翁,白云红树迷西东,焉知阖辟由化工。

(0)

北京八咏·其五蓟门烟树

都门烟树蔼青葱,树底人家处处同。

远近楼台空翠里,往来车马绿阴中。

晓寒花影留残月,日暖莺声度好风。

蓟北从来佳丽地,相逢陌上莫悤悤。

(0)

送郑尚书致仕

曳履南宫雪满簪,尊荣重沐圣恩深。

名成早遂还山计,身退犹存恋阙心。

车马都门争祖饯,盘餐邻曲共追寻。

知君孝义传家久,子弟那能惜赐金。

(0)

题山水画送人归楚

西南六诏山无数,多在蛮烟瘴雨间。

不似故乡归去好,洞庭湖上看君山。

(0)

洪武十九年夏五月不雨广信郡太守番禺彭公推府灵台李公率所属及父老民人祷于群祠祝词甫毕甘雨随至三日之间四郊沾足赋诗志喜用以见二公精诚所致云·其一

霖雨苍生素有怀,天心昭格众心谐。

虚檐坐使翻银竹,广亩同看长翠荄。

云暗蛟龙归远海,水高鱼鳖上长街。

朝来送喜千家遍,却道先生语类俳。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