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
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
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
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
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
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
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
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
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
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
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献王大夫》。诗中充满了对理想化的历史人物和自我的理想化表达,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精神态度。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这两句表明诗人的高尚情感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而“耻学”则显示了对当时科举考试和庸俗学习方式的不屑。"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中,提到的荀宋、巢由都是历史上的贤臣,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
“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自信,每一字每一句都能成为经典的水平。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 这几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即使是一只鹅,也难以与那些庸俗的鸟类为伍,而诗人自视为真正的帝王之师,即便是有才能的贤臣,在没有被启用的情况下也是无从献策。
"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 这几句则表达了对朝廷礼制的担忧,以及诗人个人的才华和力量始终如一,被文星所引导。
"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 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只会空谈没有实际行动的人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荣辱转瞬,世事难以预料的哲理。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情操和文学创作的自信,以及对历史上贤臣和明主关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某种不满和批判。
与玄虽非童九龄,向来亦既许攀鳞。
从容撰屦饱言论,我知公直社稷臣。
此心炯炯贯白日,何止不欺寻丈室。
霜台白简凛乘骢,史馆诛奸森直笔。
紫岩先生子张子,百世一人嗟已死。
室中八十四骊珠,千载流芳同信史。
寺因逸少曾为宅,峰自秦皇已得名。
不独山南称最古,故应江左号尤清。
路趋绛阙山梁险,奁隐金轮石镜明。
谁信尘埃倦游客,西风还许杖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