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我爱读春秋,仲父多才竟事雠。
国柄既操忘故主,槛车甫脱献佳猷。
叔牙知己心能谅,召忽披肝愿莫酬。
地下若逢公子纠,三归宰相赧颜不。
论人我爱读春秋,仲父多才竟事雠。
国柄既操忘故主,槛车甫脱献佳猷。
叔牙知己心能谅,召忽披肝愿莫酬。
地下若逢公子纠,三归宰相赧颜不。
这首诗《管仲》由清代诗人曾逢辰所作,通过对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生平与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其复杂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
首句“论人我爱读春秋”,开篇点题,表达了对《春秋》这部经典史书的喜爱,引出对管仲这位历史人物的探讨。接着,“仲父多才竟事雠”一句,揭示了管仲在齐国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虽才华横溢,却最终为仇敌效力,体现了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奈与复杂性。
“国柄既操忘故主,槛车甫脱献佳猷”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管仲在齐国执政期间的作为。他掌握了国家大权后,似乎忘记了原来的主人公子纠,但在被囚禁后又提出了有益的策略,展现了其权谋与智慧的双重面。
“叔牙知己心能谅,召忽披肝愿莫酬”则通过对比叔牙与召忽两位人物,强调了管仲对朋友的忠诚与理解,同时也暗示了他未能完全兑现对某些人的承诺,凸显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历史人物决策的艰难。
最后,“地下若逢公子纠,三归宰相赧颜不”以假设的方式,设想如果管仲在地下去见公子纠,面对自己曾经的主人,是否会有愧疚之情,从而表达了对管仲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管仲一生的回顾,不仅展现了其在政治舞台上的智谋与权术,也深入探讨了其人格的复杂性以及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与挣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反思意义。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赐冰满碗沈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
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重城洞启肃秋烟,共说羊公在镇年。
鞞鼓暗惊林叶落,旌旗遥拂雁行偏。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谪吏何能沐风化,空将歌颂拜车前。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