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城洞启肃秋烟,共说羊公在镇年。
鞞鼓暗惊林叶落,旌旗遥拂雁行偏。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谪吏何能沐风化,空将歌颂拜车前。
重城洞启肃秋烟,共说羊公在镇年。
鞞鼓暗惊林叶落,旌旗遥拂雁行偏。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谪吏何能沐风化,空将歌颂拜车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行进至府上的情景,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重城洞启肃秋烟"一句,设定了一个在深秋季节内心沉肃、气氛浓厚的场景。"共说羊公在镇年"表明诗人与听者共同回忆着历史上的某位将领(羊公)曾经在这个城镇中度过的岁月,透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鞞鼓暗惊林叶落"则是秋天战争氛围的渲染,战鼓声和树叶飘落交织出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旌旗遥拂雁行偏"中,旌旗在远处迎风招展,而雁阵则以斜角飞过,营造了一种边塞孤城的荒凉感。
"石过桥下书曾受"一句,诗人似乎在回忆自己或他人的往事,可能是在桥下接受某种教诲或是经历。"星降人间梦已传"则显得更加神秘,仿佛星辰降临人间,让人们梦想成真,或者是说一个美好的预兆已经在民间流传。
"谪吏何能沐风化"一句中,诗人质疑一个低级官吏是否能够领悟和接受高尚的道德教化。最后,"空将歌颂拜车前"则是对那些空有其表、徒具形式的赞美之词表示出一种无奈和嘲讽。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战争氛围的渲染、个人经历的回顾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