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编非剩语,糟粕有真腴。
鞭策须常力,岁时可忽诸。
心穷千古上,灯继五更初。
华国文章在,芸窗肯负儒。
青编非剩语,糟粕有真腴。
鞭策须常力,岁时可忽诸。
心穷千古上,灯继五更初。
华国文章在,芸窗肯负儒。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区元晋所作,名为《题八景八首,用杨修撰迁客韵呈黄侍御(其七)芸窗诵读》。诗中以“青编”比喻书籍,强调书籍中的内容并非空洞之言,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智慧。诗人通过“糟粕有真腴”的比喻,指出在看似平凡的书籍中,隐藏着珍贵的真理和智慧。
接下来,“鞭策须常力,岁时可忽诸”两句,表达了学习和追求知识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不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松懈。诗人认为,只有不断鞭策自己,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进。
“心穷千古上,灯继五更初”描绘了诗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情景。他用心去追寻历史的长河,从古至今,不畏艰难,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最后,“华国文章在,芸窗肯负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文化的珍视和对自己作为儒家学者的责任感。他认为,国家的文化遗产和知识财富都保存在书籍之中,作为儒家学者,不应辜负这份责任,应当尽己所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国家文化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坐拨鹅笙。望凤阁銮坡,恰是蓬瀛。
人间天上,绛幄银屏。回头蓦听歌声。
记当年鼓瑟,历城下、连榻宵停。
到而今,更一番憔悴,着意飘零。
九霄忽飞彩仗,正桂子三秋,露冷西泠。
摇曳宫袍,起居八座,满床牙笏堪擎。
喜班中玉笋,平添取、一半参苓。返瑶京。
两行莲炬,分照西清。
吴山如此,真堪立马,怒潮若个曾回。
金粉楼台,水犀甲仗,回思旧日长开。指点总销埋。
剩湖光潋艳,小住为佳。
一片笙歌,城边画舫始移来。壮怀如许难排。
忽银涛捲雪,铁马轰雷。
宋寝烟荒,吴宫露冷,两峰南北崔嵬。试进酒千杯。
笑白衣苍狗,触处堪哀。
恸哭山巅,且扶残醉卧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