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是喧中寂,形从峙处流。
岂知千古逝,堪使万缘收。
谓动全含静,当春解作秋。
松涛和石濑,意气总相投。
声是喧中寂,形从峙处流。
岂知千古逝,堪使万缘收。
谓动全含静,当春解作秋。
松涛和石濑,意气总相投。
这首诗描绘了瀑布的动态美与静态美,以及其对人心灵的影响。诗人以“声是喧中寂,形从峙处流”开篇,巧妙地将瀑布的声音与形态置于喧闹与静谧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对比。瀑布的声音在喧嚣中显得格外宁静,其形状则在稳固的岩石上缓缓流淌,展现出一种动态中的静态美。
接着,“岂知千古逝,堪使万缘收”,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指出瀑布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收束纷繁杂乱的思绪。这种净化的力量,使得人在面对瀑布时,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内心的平静。
“谓动全含静,当春解作秋”,进一步阐述了瀑布所蕴含的哲理。即使是在春天,瀑布也能展现出秋天般的宁静与深沉,强调了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界的四季更迭与内在的不变真理。
最后,“松涛和石濑,意气总相投”,诗人以松涛与石濑的和鸣,象征着瀑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交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瀑布之美及其对心灵的触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
虎士罗立群吏趋,官人端坐如塑泥。
儿童妇女尽嗟叹,传言应诺声何齐。
思玄先生今古眼,大观晋楚如醯鸡。
贫为微官出按县,忍作傀儡随人提。
身边立侍两童子,情话终日贪黔黎。
自书考语号罢懦,筋力只可供锄犁。
治中别驾异令长,似蚁上磨嫌封低。
仰天长笑赋归去,欠我百瓮酸黄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