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澹虚寂,眇然怀同游。
日入山气夕,孤亭俯平畴。
草际见数骑,取径如相求。
渐近识颜面,隔树停鸣驺。
投辔雁鹜进,携盖各有羞。
分席夜堂坐,绛蜡清樽浮。
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
夜弄溪上月,晓陟林间丘。
村翁或招饮,洞客偕探幽。
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
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
谪居澹虚寂,眇然怀同游。
日入山气夕,孤亭俯平畴。
草际见数骑,取径如相求。
渐近识颜面,隔树停鸣驺。
投辔雁鹜进,携盖各有羞。
分席夜堂坐,绛蜡清樽浮。
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
夜弄溪上月,晓陟林间丘。
村翁或招饮,洞客偕探幽。
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
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
此诗描绘了王守仁在谪居期间与诸生共度夜晚的情景,展现了其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和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孤亭、草丛中的骑马人、夜幕下的欢聚、琴棋书画的雅趣以及与村民、洞客的交流,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诗人通过“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表达了对知识与真理的热爱,以及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往带来的快乐。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明代士人追求理想人格和社会和谐的精神风貌。
饭颗山头老面瘦,沈香亭北醉颜醒。
二豪诗骨已沦渊,谁能汲古出深井。
康侯天笔雕风骚,一蹴已过庐山高。
大鹏运海翔六翮,我岂能为腹背毛。
无妻牧犊子,带索荣启期。
予亦年七十,幸犹未至兹。
颇亦似陶翁,粗有五男儿。
乃父休官早,致汝恒苦饥。
挂冠六七闰,方当挂冠时。
治生了无策,惟耽酒与诗。
室人愧交谪,虽寿夫奚为。
后死信无益,固穷谅何悲。
东城追迹过西关,桥上纷纷送客还。
携酒踟蹰才水次,鸣珂躞蹀已云间。
摘茶贸食民尤窭,掘蕨烧畬土不閒。
细为明时问疲俗,往来亦足当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