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萧萧还袅袅。风雨同时到。
前村烟花微,远寺钟声杳。可人不来添静悄。
耳边萧萧还袅袅。风雨同时到。
前村烟花微,远寺钟声杳。可人不来添静悄。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静谧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耳边萧萧还袅袅”,诗人以“萧萧”和“袅袅”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了雨声在耳边轻轻回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风雨同时到”,简练地概括了雨势之大,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突然变化,为后续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前村烟花微,远寺钟声杳”,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前村的烟雾缭绕,远处寺庙的钟声渐行渐远,形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上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深远。这里的“微”和“杳”分别形容了烟雾的轻淡和钟声的逐渐消失,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且富有诗意。
“可人不来添静悄”,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白。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似乎连人都难以打破这份静谧,突出了环境的纯粹与和谐。这里的“可人”可以理解为陪伴者或欣赏者,但因未明确指出,更添了几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受这静谧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雨中静谧的自然之美,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蜀锦华堂,宝筝频送花前酒。
妖娆全在半开时,人试单衣后。花面围春竞秀。
如红潮、玉腮微透。欲苏还坠,浅醉扶头,朦胧晴昼。
金屋名姝,眼情空伫闲眉岫。
世间还有此娉婷,拼尽珠量斗。真艳可令消受。
倩莺催、天香共袖。冷烟庭院,淡月梨花,空教春瘦。
倦客当老秋,于忽少佳意。
孰云尘滓地,刘阮肯俱至。
一披清骨毛,再见失身世。
有如执盛热,傃月濯凉吹。
又如观巨梓,却觇萧苇细。
十辰同遨游,不觉日车逝。
嗟予逃空虚,终日面林翳。
闻人足音喜,况乃道所契。
方念衣袖分,明月忽我畀。
眷言何以酬,白发同所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