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范蜀公挽诗·其四》
《范蜀公挽诗·其四》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荆舒昔未惩,抗疏誓身争。

卫鞅虽难屈,桑羊屡请烹。

危言知不用,脱屣谢浮荣。

岂恋三台近,全无万世清。

(0)
翻译
荆舒往昔未曾受挫,直言上疏誓死抗争。
卫鞅虽难以屈服,但桑羊多次请求烹杀以示忠诚。
直言被忽视,他抛弃虚名,不愿随波逐流。
他岂是贪恋权位,只求世间永远清明。
注释
荆舒:古代贤臣的名字,这里泛指直言进谏的人。
惩:挫折,受罚。
抗疏:直言上奏。
誓身争:发誓以生命来争取。
卫鞅:商鞅,战国时期改革家,此处象征坚持己见的人。
难屈:难以使他屈服。
桑羊:虚构人物,可能象征忠诚但方法极端的人。
请烹:请求牺牲自己以表忠诚。
危言:直言不讳的言论。
不用:不被采纳。
脱屣:弃如敝屣,比喻抛弃。
浮荣:表面的荣耀,虚名。
三台:古代官署名,这里代指高位。
万世清:永恒的清廉,指理想的社会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廌的《挽诗》之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情怀和对古代忠臣抗争精神的赞颂。荆舒昔未惩,指的是历史上的忠臣荆轲,其忠诚尚未得到应有的惩罚或认可;抗疏誓身争,则表明诗人对于那些敢于直言不讳、誓死抵抗的古代忠臣有着深深的敬意。卫鞅虽难屈,桑羊屡请烹,是指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卫鞅,他推行变法遭到强烈反对,但依然坚持改革;桑羊屡请烹,则是比喻那些无畏的忠诚之士,他们即使面临牺牲也毫不犹豫。

危言知不用,脱屣谢浮荣,是说尽管诗人知道自己的忠言可能不会被采纳,但他依旧选择抛弃虚名和浮华的荣誉。岂恋三台近,全无万世清,则表达了诗人对权力中心(三台)的淡然,以及对于那些能够流芳百世的清白品德有着深切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正义以及个人操守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也反映出李廌本人的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怀,是一篇集思古之幽情与忧国之深虑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题摩达山诗草·其三

濯足扶桑海,沧波策六鳌。

联诗秋夜雨,花萼一楼高。

(0)

博物馆望招魂祭场,和谢石秋原韵

满天微雨洒秋空,彷佛灵旗正御风。

一勺寒泉荐秋菊,雨晴风静日方中。

(0)

读邱菽园观察咏红楼梦中人诗册·其一

班薰宋艳萃奚囊,吟到红楼独擅场!

幻境别开诗世界,春兰秋菊有评章。

(0)

台湾竹枝词·其四

佛头港里斗龙舟,挤拥行人到岸头。

曾记昔年逢骤雨,仓皇红粉跌中流。

(0)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二

行行数十里,西望一面山。

山峰插天起,新霁豁秋颜。

石危撑上下,藓老皴痕斑。

泉清出涧底,溪流漾几湾。

对此尘心静,惟觉客情閒。

驻车惬幽赏,片云自往还。

村小藏凹里,炊烟出树间。

夕阳冉冉下,新月一钩弯。

(0)

答阎古樵和韵

望中霁色绝嚣埃,蜡屐冲泥印软苔。

烟烧平林青霭合,天排远岫画屏开。

金莺出谷相求友,玉蝶寻芳互引媒。

何日东皋同载酒,与君拈韵共传杯。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