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方壶自咏·其八》
《方壶自咏·其八》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

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

且托山花宿,时从水竹斋。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0)
翻译
已经年过半百,孤独无伴共度余生。
通过修行领悟真理,但过度的喜悦导致了失去。
暂且寄宿山花之中,时常沉浸于山水竹林的静修。
灵魂回归天上的活力,肉体就让月光埋葬。
注释
百岁:指年龄超过五十。
只身:独自一人。
偕:相伴。
徵悟:领悟征途(这里可能指修行过程)。
太开怀:过度的开心或得意。
山花:山间的野花,象征自然。
水竹斋:水边竹林中的静修场所。
神回天上活:灵魂恢复活力,如神仙般。
骨付月中埋:肉体归于尘土,如月光下埋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名为《方壶自咏(其八)》。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隐居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诗歌。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年迈孤独的境况,只是自己一人,没有伴侣。"百岁"在这里代表很长的时间,而非字面意义上的100岁。诗人通过这种表述,传达出一种生命中期以后的孤独感。

"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 这两句表明诗人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理解生命的真谛,但同时也承认了自己在这过程中的失败和无奈。"得因徵悟道"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领悟到生命的道理,而"失在太开怀"则是说虽然如此,仍旧无法做到心胸开阔。

"且托山花宿,时从水竹斋。"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他选择将自己的住所寄托于山间的花丛之中,有时也会在水边的竹林里设立简陋的居所。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超脱思想。他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够回到天界,与宇宙合一,而身体则归于尘土,让骨骸在明亮的月光下得到安息。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自然界的融入和精神上的追求。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晚晴落照

徂云傍晚收,返照入嵓楼。

叶底明乔树,山尖驻赤斿。

豳风稍觉慰,驹影漫增愁。

孤鹜齐飞处,高才忆绛州。

(0)

习射

桑弧示有事,揖让明无竞。

我朝矧专长,家法敢不敬。

长夏万几馀,广场绿阴净。

屏藩列宗臣,世胄逮庶姓。

省括各审固,用志同居正。

雕羽良已端,骍角讵誇劲。

习旅忆文皇,观德钦宣圣。

(0)

喜晴

雨旸其利同,惟时为难矣。

极备无皆凶,因悟中庸理。

夜雨初欲霁,晓烟高渐起。

爽风西北来,天畔云尽徙。

青矗远峰尖,红重香荷沚。

高轩起碧纱,一览风物美。

逭却周宣忧,适得盘古喜。

(0)

御园初夏·其六

鱼跳远浪珠千点,燕彻新泥玉一窝。

看到自然该物理,越深颙若奉天和。

(0)

过顺义县见春耕者

驱车度蓟州,举目瞻晶阳。

东郊举趾者,犁翻块壤黄。

布种虑愆期,望雨予心忙。

是夕宿山寺,微云掩月匡。

霏霏作密雪,铺地二寸强。

京畿曾否沾,中夜频思量。

马兰回法驾,静寄临山庄。

纵云耽习静,民事那可忘。

田盘待晓发,更获喜异常。

入夜复连朝,时雨垂天浆。

今朝过顺义,耕作纷相望。

脉起土含膏,沃若麦抽芒。

谁知往返间,忧喜恰相当。

自慰还自戒,三春日正长。

(0)

春日郊行·其四

翠屏几朵玉芙蓉,惯是春风马上逢。

独乐寺中柏树子,绿阴应护旧题浓。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