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茅岭下寻铜柱,薄海人思汉伏波。
列阵不难招象马,为梁真欲架鼋鼍。
山川据险将无敌,金石铭功在不磨。
莫道南征犹缓计,凌烟他日看巍峨。
分茅岭下寻铜柱,薄海人思汉伏波。
列阵不难招象马,为梁真欲架鼋鼍。
山川据险将无敌,金石铭功在不磨。
莫道南征犹缓计,凌烟他日看巍峨。
这首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铜柱》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历史功绩的颂扬。
首句“分茅岭下寻铜柱”,开篇即以“分茅”这一古代封赏功臣的仪式,隐喻寻找历史上的丰碑,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追忆。接着“薄海人思汉伏波”一句,借汉代名将马援(字伏波)的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伟业的向往。
“列阵不难招象马,为梁真欲架鼋鼍”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英雄们不仅能够轻易地组织强大的军队,甚至能像架设桥梁一样,跨越困难与障碍,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勇气。
“山川据险将无敌,金石铭功在不磨”则进一步强调英雄们的智慧与坚韧,他们利用天险抵御敌人,而他们的功绩则如同镌刻在金石之上,永不褪色,象征着历史的铭记与传承。
最后,“莫道南征犹缓计,凌烟他日看巍峨”两句,既是对历史英雄的肯定,也是对未来英雄的期待。它暗示即使当前的征伐还未完成,但未来必定会有新的英雄涌现,他们的功勋将如同凌烟阁上的画像一般,巍然屹立,永载史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高敬意,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英雄的期待与憧憬。
春日海棠早,媚云开远岚。
醉容犹未足,睡态已微酣。
嫩绿千枝衬,殷红一点含。
东君真有助,落笔为渠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