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云将欲罢,蝉柳响如秋。
雾散九霄近,日程三伏愁。
残阳宿雨霁,高浪碎沙沤。
袪足馀旬后,分襟任自由。
彤云将欲罢,蝉柳响如秋。
雾散九霄近,日程三伏愁。
残阳宿雨霁,高浪碎沙沤。
袪足馀旬后,分襟任自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秋的景象,并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分离后的感慨。首句“彤云将欲罢”透露出天气即将发生变化,彤云渐渐散去,预示着夏日将尽,秋意浓厚。蝉声在柳树间回荡,以其凄厉之音渲染出秋的氛围。
“雾散九霄近”则表现了早晨的迷雾逐渐消散,太阳即将现身,而“日程三伏愁”中,“三伏”指的是夏季最热的三个时段,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炎热天气的不满,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心中的忧虑。
接下来的“残阳宿雨霁,高浪碎沙沤”则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雨水中,波光粼粼,而远处的大海卷起高浪,冲刷着沙滩,这些生动的自然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末尾两句“袪足馀旬后,分襟任自由”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在一个安静的时刻(馀旬,即夜晚或闲暇时光)解开衣襟,享受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自在,这里既有对朋友离别后的孤独感,也蕴含了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早秋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领悟与情感寄托。
秋是愁媒,雨雨风风,无端感伤。
觉香魂艳梦,昨宵苦短,冷吟闲醉,此计差长。
人寂如僧,斋空若寺,门掩闲庭落叶黄。
萧条况,怪我疏酬应,世尽炎凉。那堪又近重阳。
尽岁岁、他乡作故乡。
把半生事业,都归泡影,卅年尘土,轻换流光。
闷损情怀,惊传烽火,容易催添鬓满霜。
休提起,说禅心侠骨,剑胆诗肠。
过春分天气,怪奢云乍护,酥雨难霁。
寒噤花迟,尚曲园昼寂,重门深闭。燕子忙无比。
寻故垒、栖香稳睡。
睡醒来、梳羽窥帘,帘波滉漾如水。
斜凭,屡棂吟望,望野色林光,一齐都閟。
冷逼春衫,唤小童赊酒,饮教微醉。一笑陶然起。
渐树树、橦花冻矣。何日暖送新晴,余晖满地。
甃盆乍植,爱纤埃不受,比玉还明。
信风尚远,微开都赖烘成。
昔日蕊珠宫里,恰一枝、映雪盈盈。
离魂冷,几番锦障,暗转啼莺。
犹怜翠釭闲对,恁秀影无双,心拟仙灵。
香愁水逝,月中梦落春庭。
为谢灌畦邻叟,道种花、今已忘情。
驴背稳,寻梅且上野亭。
沧海棋残,高楼笛罢,因谁立闲庭宇。
哀歌元自遣,可漫怨、玉笼鹦鹉。风前吟伫。
便响震空山,年华非故。伤心语。
零星掇拾,坠香尘土。旧侣。
莲社迎人,傍双峰谈梦,笋将容与。
昙天须法曲,愿牙版消除柔语。潮音如雨。
带几点龛花,飘来香树。烟深处。
浓阴一片,啼鹃何许。
破天晓。任雨细风和,吹催春草。
讶落茵铺簟,幽径满谁扫。
参差弓样红鸾影,谩说寻芳早。
趁黄昏、未掩重门,向期来到。不道。恨难了。
忍孤负深深,顿乖情抱。梦里相逢,叹何似,玉颜好。
更将密约从头诉,只悔留连小。
黯凝魂,自惜花前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