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来风静绿芜藓,凭著朱阑思浩然。
人语独耕烧后岭,鸟飞斜没望中烟。
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
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
雨来风静绿芜藓,凭著朱阑思浩然。
人语独耕烧后岭,鸟飞斜没望中烟。
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
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景。开篇“雨来风静绿芜藓,凭著朱阑思浩然”写出了在细雨过后,风平气和的环境中,绿色的苔藓覆盖了大地,而诗人则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心中充满着豁达的情怀。这里,“凭著朱阑”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而“思浩然”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超脱。
接着“人语独耕烧后岭,鸟飞斜没望中烟”描绘了农事与自然景观的画面。人们在后面的山上独自耕作,而鸟儿则穿梭于隐约可见的烟雾之中。这两句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则描写了山间寺庙被松树遮掩,只露出一部分的景象,以及河水激流而出的壮观。这里,“松梢半露”强调了寺庙的隐秘与宁静,而“滩势横流出浦船”则显示了动态中的力量和生机。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谢宣的怀念,以及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像诗人一样,对晚霞中的山川情有独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高堂素壁,漫生绡十幅,图张消暑。
不奈火云烧六合,逃也略无逃处。
小派秋声,巨筛凉点,吸欻来何许。
故人词翰,此时飞落蓬户。
何幸一笑掀髯,停杯浩唱,三叹遗音古。
雪碗冰瓯无表里,更贮三危鲜露。
咀咽生香,清寒入梦,展转忘宵曙。
对床误喜,与君同听风雨。
林叶润而密,莺语老犹娇。
懒翁哪记生日,兀兀度昏朝。
勘破富贫贵贱,参透死生寿夭,至竟本同条。
胸次绝疑碍,物外自超遥。又何尝,贪七贵,慕三乔。
溪山吾所自有,宜钓更堪樵。
窃笑傍门小法,休觅驻颜大药,揠长只伤苗。
造化大炉耳,愚智一齐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