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用区区五斗为,竹篱茅屋唤人归。
闭门高卧不通客,倚树长吟懒系衣。
秋稻水乾还筑圃,春蚕桑尽欲鸣机。
山云野树吾家物,身瘦何妨道自肥。
安用区区五斗为,竹篱茅屋唤人归。
闭门高卧不通客,倚树长吟懒系衣。
秋稻水乾还筑圃,春蚕桑尽欲鸣机。
山云野树吾家物,身瘦何妨道自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境况,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事活动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其中,“安用区区五斗为”表现出诗人的简朴生活,只需一点点的谷物即可满足需求;“竹篱茅屋唤人归”则是对归巢之意的表达,通过竹篱环绕的茅屋呼唤着人们回归自然。
"闭门高卧不通客"和"倚树长吟懒系衣"两句,分别描写了诗人关闭大门、悠然自得地休息,以及依偎在树下长时间吟咏,不急于更换衣服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定心态。
接着,“秋稻水乾还筑圃”和“春蚕桑尽欲鸣机”两句,则是对农事活动的具体描绘。秋天稻谷收获后,田地干涸,又开始修缮园圃;春天蚕食桑叶完毕,准备织造丝绸。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熟悉和热爱,也反映出一种循环自然、顺应时节的情怀。
最后,“山云野树吾家物”表明这些山林之中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诗人的私有财产;“身瘦何妨道自肥”则是对内心充实的自我安慰,尽管身体可能因为劳作而显得瘦弱,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却使人感到心灵的丰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物欲、归于自然的心境,是一首具有深厚田园情怀的佳作。
宣城见说张公洞,白鹿金华两度游。
恰似桃源居有屋,浑如海市钓无钩。
火然犀角千年夜,水滴冰壶六月秋。
仙子不来芝术老,功名何必愿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