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读书》
《秋夜读书》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良宵迎爽至,旧简拂尘看。

驹影过窗驶,萤光映室寒。

唫馀砧欲度,捡处烛初残。

漫讶边生卧,潜来太乙观。

五车翻未易,尺璧宝非难。

月幌牙签白,霜庭草带丹。

居然照千古,糟粕笑侯桓。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秋夜读书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书卷的深邃。首句“良宵迎爽至”,点明了时间与氛围,秋夜清爽宜人,为读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接着“旧简拂尘看”一句,既表现了对书籍的珍视,也暗示了读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过往学习的回顾。

“驹影过窗驶,萤光映室寒”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时光飞逝和室内清冷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读书者内心的专注与坚韧。砧声欲度,烛光初残,这些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读书的孤独之美。

“漫讶边生卧,潜来太乙观”则通过想象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古代学者边塞生活的遐想,以及对太乙观(道教圣地)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超越性与理想化。

后半部分“五车翻未易,尺璧宝非难”两句,借用了古代关于书籍和财富的典故,强调了知识的珍贵与不易获取,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价值的肯定。接下来的“月幌牙签白,霜庭草带丹”描绘了读书环境的高雅与美丽,月光洒在书页上,霜冻中的草地呈现出鲜艳的颜色,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居然照千古,糟粕笑侯桓”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知识光芒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轻视或忽视知识的人进行了讽刺,突出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江边见梨花一树

江头茅屋见霜花,疑鹤疑云影自差。

蝶去昨宵春雨急,客来今日暮烟斜。

韵从堕月追姑射,香似随船隔绛纱。

短笛一声山数点,不胜幽思对虾蟆。

(0)

小塘迟朱廉斋进士不至

春帆共挂喜同行,月上迟君望倍明。

薄宦久知无别累,孤舟何事滞江程。

梅关署冷苔痕厚,浩劫机深道意生。

不久亦来寻促膝,莲花社里话三更。

(0)

咏面壁初祖·其一

海国何尝问水程,风涛历尽不知名。

已无我相堪留石,解学人言总是鹦。

休向水痕笼日月,都提木偶辨逢迎。

神光急犯西来手,已拔心头黑暗旌。

(0)

乙卯小雪梦也与赵铁源典闱从敝院还遂抱恙欲不果花田之游予适亦感风寒梦也成二诗因以索和·其一

绕潭霜菊正相宜,好景依人不暂离。

何事维摩称卧病,亦同衰秃及秋悲。

远怀览胜情终急,短杖迎江步已迟。

况复笳声传海国,几人文酒得追随。

(0)

寿戴怡涛太守

喜见枌榆此日春,笳吹动地羽书频。

千秋渤海称龚遂,几度舆情得寇恂。

仙石洞中留日月,蓬山岛外隔风尘。

旷怀体用能兼备,一斛流霞满酒樽。

(0)

甲寅九月张南村携其所选风怀访友江上限韵索送予旅人也亦见采及

借得禅楼拟共游,廿年不见秣陵秋。

言从江渚寻高士,更挟风怀上客舟。

芦荻岸边霜月冷,鹔鹴园畔雁声流。

旅情称意怜予苦,寂寞相思韵未酬。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