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面壁初祖·其一》
《咏面壁初祖·其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海国何尝问水程,风涛历尽不知名。

已无我相堪留石,解学人言总是鹦。

休向水痕笼日月,都提木偶辨逢迎。

神光急犯西来手,已拔心头黑暗旌。

(0)
鉴赏

这首诗以“咏面壁初祖(其一)”为题,出自明代诗人释今无之手。诗中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面对无尽风涛与未知旅程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首句“海国何尝问水程”,开篇即以大海的广阔与未知,象征修行之路的漫长与不可预知。修行者不问归途,不畏艰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风涛历尽不知名”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描述修行者经历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对未知的探索与接受。这里的“不知名”既指自然界的风浪,也暗喻修行路上的种种考验与困惑。

“已无我相堪留石”一句,表达了修行者在经历了无数磨砺之后,心灵得到了净化,不再被自我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这里的“留石”可能象征着过去的执着与束缚,而“无我相”则意味着修行者已经超越了自我,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觉醒。

“解学人言总是鹦”则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模仿与学习。修行者通过学习他人,逐渐理解了言语背后的真意,但同时也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并非单纯地模仿或重复,而是要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达到自己的领悟。

“休向水痕笼日月,都提木偶辨逢迎”这两句,通过对比水痕遮蔽日月与木偶逢迎的姿态,表达了对表面现象与真实本质之间区别的深刻洞察。修行者不应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应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保持清醒与独立思考。

“神光急犯西来手,已拔心头黑暗旌”最后两句,以“神光”象征内在光明与智慧的觉醒,而“西来手”可能寓意着指引或启示的力量。修行者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克服内心的黑暗与障碍,找到了内心的光明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面对困难、追求真理、超越自我、洞察本质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中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智慧探索,充满了哲理与启示。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代人上师垣生辰三首

天寒岁律今峥嵘,御街钟鼓天初明。
近臣日报君颜喜,问寝慈宁圣主情。
万年泄泄融融乐,此事无与凡公卿。
父老问某何臻此,天子用孝公用诚。
向来瞻云一万里,雁书不到江南城。
初决和戎盖公策,来归驺驭人欢迎。
九重日奉天下养,禁苑蟠桃春自生。
当时若用他人说,至今未见风尘清。
前代功臣岂不有,未有仿佛公勋名。
封人考叔陋筹策,区区但舍君之羹。

(0)

代同舍上黄相生辰三首

籍甚声华振九州,龙名未许颍川优。
两年鈇钺扶黄屋,一品星躔尚黑头。
烜赫朝班棣萼,张皇军势拥貔貅。
自惭东阖叨甄录,愿向清时与国谋。

(0)

上枢密生辰

谤焰谗波岂易然,功成方验古无前。
十年险阻忠偿国,万口纷纭诚格天。
已遣烽消边障火,行看贯配大农钱。
如今闻道持盈业,旦旦开陈黼扆边。

(0)

胡枢密生辰

借箸从容汉子房,平生书奏几封囊。
少辞天上风云会,便觉壶中岁月长。
调鼎望公非一日,草玄与我见诸郎。
云何整顿乾坤手,漫隔三年鵷鹭行。

(0)

送刘大谏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赵左司

海内声名满,溪头且寓居。
曾来非俗客,亦爱是吾庐。
远道勤为问,平时懒作书。
郡楼閒极目,细看北来鱼。

(0)

次韵答友人四首

晚矣吾身未乞閒,如公尺一合徽还。
高标迥立风尘表,秀句喧传字宙间。
谁和阳春仍白雪,我知流水与高山。
归欤已熟他时路,直北龙溪一二湾。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