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边见梨花一树》
《江边见梨花一树》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江头茅屋见霜花,疑鹤疑云影自差。

蝶去昨宵春雨急,客来今日暮烟斜。

韵从堕月追姑射,香似随船隔绛纱。

短笛一声山数点,不胜幽思对虾蟆。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边梨花盛开的清雅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

首联“江头茅屋见霜花,疑鹤疑云影自差”,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江边的茅屋在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冷,远处的影子或如鹤或似云,虚实相生,给人以无限遐想。

颔联“蝶去昨宵春雨急,客来今日暮烟斜”,通过对比昨日的春雨和今日的暮烟,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微妙变化。蝴蝶的离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客人的到来则带来了新的生机,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

颈联“韵从堕月追姑射,香似随船隔绛纱”,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月落之后的韵律仿佛追寻着仙子姑射的脚步,香气则如同随船穿行于绛纱之中,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尾联“短笛一声山数点,不胜幽思对虾蟆”,以简练的语言收束全诗。短笛声起,山间几点,诗人面对虾蟆(可能指青蛙),心中涌起深深的幽思。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景象,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梨花、自然景象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笑峰兄受杖人付嘱以书来并寄诸刻

石头风雨共朝昏,万里音书度玉门。

云月是同溪不别,更惊一吼海澜翻。

(0)

千山二首·其一

三月峰头春意微,昼晴时见一鸦飞。

东沟林外闻人语,野老提筐摘菜归。

(0)

丙申生日二首·其二

每当此日雪风侵,罗岳匡庐泪又深。

瀑水倾残初夜梦,梅花撩乱十年心。

门庭淡薄空多愧,天地高寒只独吟。

安得石梁添屐齿,共拈一瓣礼孤岑。

(0)

哭左吏部大来八首·其四

三更月黑漏迟迟,正是同君永别时。

残药已抛馀宿火,孤灯还照旧题诗。

雁群入雾行应断,鹤子无阴和更悲。

我欲吞声吞不得,杜鹃啼彻海东涯。

(0)

明藏主奉老人小影归同诸子瞻礼

面目分明锡不飞,十年想见见还非。

攒眉祇为群生苦,瞪目仍期一子归。

冰雪未沾头已满,巾瓶虽远影长依。

诸公莫道无言好,泥首同瞻白日辉。

(0)

接本师书并衣杖诸物

开缄百拜泪淋漓,万里叮咛塞上儿。

饮水几人顽最苦,烧香七处远应知。

寄衣只为冰霜冷,还杖须怜步履疲。

话到曹溪终不可,年来多病命悬丝。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