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美兮当车,蟹螯强兮斗虎。
我观兮上下四方,或锡予兮以大武。
金石兮水波,松柏兮雨霜。
有时女兮不春,我欲筮兮同床。
筮告予以不好,予与居兮甚妩。
秦人同炙兮徒欺予,予和羹兮众吐之。
南山雾兮楚氛,其在兹兮斗日月。
扬汤兮救暍,从子休兮龙眠之樾。
螳臂美兮当车,蟹螯强兮斗虎。
我观兮上下四方,或锡予兮以大武。
金石兮水波,松柏兮雨霜。
有时女兮不春,我欲筮兮同床。
筮告予以不好,予与居兮甚妩。
秦人同炙兮徒欺予,予和羹兮众吐之。
南山雾兮楚氛,其在兹兮斗日月。
扬汤兮救暍,从子休兮龙眠之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其二)》。诗中,黄庭坚以独特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哲理的画面。他将螳螂挡车和蟹螯斗虎的场景引入,象征着微小力量试图挑战巨大,表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接着,他通过“金石”、“水波”、“松柏”等自然意象,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暗示即使面临困境,也要保持坚韧。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理解,有时人生不如意,但他仍想寻求内心的平静,希望通过占卜来解答疑惑。然而,占卜的结果并不如意,他却在逆境中找到了生活的美好,与人共处和谐。然而现实中的冷漠和排斥(“秦人同炙兮徒欺予”),让他感到孤独,但仍坚守自我,如同南山的雾气和楚地的氛围,对抗着世俗的困扰。
最后,诗人以“扬汤止沸”和“龙眠之樾”的隐喻,倡导在困厄中寻找宁静,希望与朋友一同在困境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丰富,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风格和人生哲思。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峰去,胡儿听法来。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
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
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
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
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
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