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初寄隐,野寺一天星。
路远有如此,客来应未能。
蛩催寒妪纬,蝉杂夜僧经。
忽忆忘形友,微吟自剔灯。
山中初寄隐,野寺一天星。
路远有如此,客来应未能。
蛩催寒妪纬,蝉杂夜僧经。
忽忆忘形友,微吟自剔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山中野寺的宁静夜晚,独自一人寄居于此,仰望星空,感叹路途遥远,想象远方的朋友难以来访。秋虫如蛩鸣叫,催促着寒夜中的老妇纺织,蝉声与僧人的诵经声交织,构成了一幅深山静夜的画面。诗人在此情境中,不禁想起了那些无拘无束的知心朋友,于是独自微吟,提灯自照,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友情的怀念之情。薛师石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以及对人情交往的深深思念。
青山如君子,悦我非姿媚。
相逢一开颜,便有论交意。
今晨决然去,掺若执我袂。
谓山无见留,此事宁久置。
道边青发翁,下有白玉髓。
斸之龙蛇窟,自足饱吾世。
平生耽幽独,乃若忘朝市。
一官等尘垢,安得败成计。
草堂醉老子,虎溪大开士。
寄语二主人,为留三亩地。
吾年七十五,一朝忽患疟。
仍害及老妻,对床更撼铎。
寒时寒如冰,热后热如灼。
既去还复来,如与我有约。
连日莫能休,尽室皆惊愕。
饮啖一不忺,形骸顿如削。
细思岂无因,良由赋分薄。
本是农家子,只合事耕作。
既已得美官,复有归田乐。
已是无福当,又不知惭怍。
遂至疟鬼憎,故意来相虐。
作诗告天公,纵我有过恶。
愿天少垂怜,疾痛且阔略。
但速赐之死,莫令我知觉。
一生缠世网,正欲解其缚。
假使寿百年,宁免此一著。
不如早归藏,且免论强弱。
我非畏死人,久已办棺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