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谒大毛公墓祠》
《寒食谒大毛公墓祠》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东过瀛海驻征鞍,椒酒祠前食正寒。

薤叶覆深题字石,杏花飞满讲诗坛。

风多大国泱泱后,教自西河寂寂残。

赵客一官轻博士,鲁人三颂入长安。

献王昔拜先生席,都养曾供弟子餐。

碧树种来秦日月,青山藏有汉衣冠。

祭荒古社增悲怆,城护精庐尚郁盘。

岂但儒林称训诂,传经千载似公难。

(0)
鉴赏

此诗《寒食谒大毛公墓祠》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寒食节时前往大毛公墓祠祭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东过瀛海驻征鞍,椒酒祠前食正寒”开篇即以壮阔的场景引入,诗人从东方越过大海,来到大毛公墓祠前,椒酒祭祀的仪式正在举行,寒意正浓,营造出肃穆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薤叶覆深题字石,杏花飞满讲诗坛”进一步描绘了墓祠周围的自然景色与文化氛围。薤叶覆盖着刻有文字的石碑,象征着历史的痕迹;杏花在讲诗的台坛上飘落,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颈联“风多大国泱泱后,教自西河寂寂残”则将视角转向历史,表达了对大毛公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追思。风多的大国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沉寂,而西河的教化之光也已暗淡,凸显了历史变迁中的文化传承的不易。

尾联“赵客一官轻博士,鲁人三颂入长安”通过对比赵客和鲁人的故事,强调了大毛公在文化教育领域的贡献。赵客虽为一官,却轻视博士之位,而鲁人则将三颂带入长安,象征着大毛公思想的影响深远。

最后,“献王昔拜先生席,都养曾供弟子餐”回顾了大毛公与献王之间的师生关系,以及他在教育上的付出。而“碧树种来秦日月,青山藏有汉衣冠”则将时间线拉长,展示了大毛公思想的延续与影响,如同碧树与青山,见证了历史的更迭。

“祭荒古社增悲怆,城护精庐尚郁盘”则表达了对大毛公墓祠的哀悼与怀念,即使在荒废的古社中,也能感受到其精神的不朽。最后,“岂但儒林称训诂,传经千载似公难”总结全诗,指出大毛公不仅在儒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其思想与精神的传承更是难以复制,堪称千古典范。

整首诗通过对大毛公墓祠的描绘与追忆,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示收侍者

人言不是面通红,此病流来自劫空。

拈出洞山三顿棒,慈明老汉得黄龙。

(0)

偈颂二十首·其二

月在水中捞不上,徒劳戳碎水中天。

夜深山寺开门睡,月自飞来到面前。

(0)

送真藏主

达磨不曾来东土,二祖亦不往西天。

一条古路生荆棘,更无佛法可流传。

(0)

偈颂三十四首·其八

一举首登龙虎榜,太平亲到凤凰池。

全生全杀超言象,更透机先向上机。

(0)

偈颂三十四首·其十

过去然灯佛,相牵弄业识。

现在漏灯盏,光影瞒人眼。

未来乾纸撚,贼赃无处典。

咄,髑髅前点破,鼻孔里看见。

衲僧门下黑漫漫,历劫不分通一线。

(0)

接待

饭箩无底乾坤窄,舀出炎炎热铁丸。

烂断饥肠重瞥地,佛魔无处辨来端。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