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不是面通红,此病流来自劫空。
拈出洞山三顿棒,慈明老汉得黄龙。
人言不是面通红,此病流来自劫空。
拈出洞山三顿棒,慈明老汉得黄龙。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的作品《示收侍者》。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喻,探讨了佛法的深刻内涵。"人言不是面通红",意指表面现象并非真实,暗示修行者不应被外在表象迷惑。"此病流来自劫空",则揭示了烦恼和生死轮回的本质,认为这些皆源于无常和空幻。"拈出洞山三顿棒,慈明老汉得黄龙",借用禅宗公案,洞山和尚以棒喝启发弟子,慈明老汉由此顿悟,象征着通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修过程。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乐,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式。
陈子一亩宫,居来七十年。
当其春盛时,庭花发幽妍。
转瞩长养天,青子垂檐前。
秋收备百礼,冬享意则虔。
年来风雨凌,垣倒壁四穿。
上漏下卑湿,败隙遥瞻天。
三生结施仁,睹此殊兴怜。
舍以呷条柱,俾之撑危颠。
工师得大木,裁制精且专。
尚欠栌与楣,况复栋与椽。
再干大檀越,结此欢喜缘。
连墙不通问,千里乃寄音。
平生于缔交,淡泊味最深。
吴山青插天,应同碧玉簪。
尚怜风马牛,暌若商与参。
一声南来雁,西风又相寻。
君其念衰朽,余亦怀瑶林。
一廉了官事,吟外时鸣琴。
识量万顷陂,文华宝南金。
向来唐相璟,疑事问崔琳。
诸台贵得贤,而肯舍此琛。
会晤喜有期,宽此离索襟。